中国古代典籍中有很多记载着实木地板的相关信息。如北宋初年的喻皓,擅造木塔,并精通各种木工技术,晚年著有《木经》三卷 ( 已失传 ),载有各种木制结构与创造性的技术发明。《木经》正本虽已失传,但在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中多有记述。在《梦溪笔谈》在八卷《技艺》中记载了喻皓在木塔各层楼面上铺设木板并用钉相连使木塔稳固的故事。

此外,北宋时曾官至将作监的李诫编修了当时的建筑技术书籍《营造法式》,反映了当时中国土木建筑工程技术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是中国古代最完善的土木建筑工程著作之一。在《营造法式》中,详细记载了壕寨、石作、大木作、小木作、雕作等共十三种一百七十六项工程的尺度标准以及基本操作要领(类似现代的建筑工程标准作法),其中涉及了木地板的用材、制作规范等内容。

相关资料显示,由于加工技术的进步,宋代的实木地板已经具备一定可靠性,表面平整,形态美观,所以普及度有所增高。但由于铺设要求和成本均较高,所以还是以两京的官用建筑为主,并下探到一些高官和殷实家庭。宋代地板的特点主要为原木等厚,稳定性较差,地面铺设有严格要求。

由于明代木艺的高度发展,汉民族流传至今的民间木工工匠业务用书——《鲁班经》(原名《工师雕正式鲁班木经匠家镜》或《鲁班经匠家镜》,午荣编。其前身为宁波天一阁所藏的明中叶《鲁班营造法式》)在此期间问世。《鲁班经》较系统化地记录和介绍了行帮的规矩、制度以及仪式;建造房舍的工序;说明了鲁班真尺的运用;常用家具、农具的基本尺度和式样;常用建筑的构架形式、名称等内容。作为中国木工技术发展的阶段性总结,《鲁班经》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实木地板所能采用的技术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