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承袭了明代对木材处理技术的探索精神与丰富的经验积累,到了 18 世纪,工业化的木材平衡技术诞生——匠人们开始使用烤房来烘干木地板的原料,木材含水率的控制变得更为准确,效率也大大提高。由于木材平衡技术的出现,所以从中国清代开始,实木地板不仅整体可靠性、实用性有了明显的提升,其工艺和外在表现也开始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并且突破了使用场景的限制,逐渐走向包括办公、娱乐等高使用强度的环境。

正因建筑业的发展,清代为加强管理,于雍正十二年 ( 公元 1734 年 ) 由工部编定并刊行了《工程做法则例》(与宋《营造法式》并称为研究中国建筑的两部文法课),作为控制官工预算、作法、工料的依据。书中包括有土木瓦石、搭材起重、油画裱糊等十七个专业的内容和二十七种典型建筑的设计实例。此外,清代政府还组织编写了多种具体工程的做法则例、做法册、物料价值等有关建筑的书籍作为辅助资料,从而累积了历代以来最为丰富的建筑营造方面的文字资料。同时清政府的工程管理部门,特别设立了样式房及销算房,主管工程设计及核销经费,对提高宫殿等官府工程的管理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样式房的雷发达家族及销算房的刘廷瓒等人,都是清代著名的匠师。

所以说,无论是家居理念、木材处理、加工技术、良工名匠,还是做法规则,明清两代建筑与木艺的发展,都为中国实木地板技术在现代的真正普及打下了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