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知道吗?苏轼除了拥有最广为人知的”豪放派词人”这一身份之外,还是一位隐藏的养生达人,号称“梳头百下,散发卧,熟寝至天明”。他还有一句名言:人生耐贫贱易,耐富贵难;安勤苦易,安闲散难;忍痛易,忍痒难。能耐富贵、安闲散、忍痒者,必有道之士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三难三易”中,“忍痒难”三个字我们每个人大概都有过体会。苏轼曾经身体力行磨练自己的意志,《苏东坡传》记叙过他上床就寝时,先将全身瘙痒之处都挠上一遍,待决定躺下之后,再有什么地方发痒就忍着绝对不挠。

这个……起码鹿角网感觉自己坚持不来。有时候眼睛盯着屏幕太久,后背变得很僵硬,手不知不觉就会移动到背上,开始挠。如果你也有过这种经历,可能会发现,哪怕只是随便挠一挠,都会让你比上一分钟感觉更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本质上来讲,挠痒是一种把刺激物从我们的皮肤上清除掉的防御机制。由于我们所处的大气中有很多悬浮的颗粒物,它们可能会附着在我们的皮肤上,引起刺激。而皮肤的真皮细胞两侧拥有痛觉感受器,这些能够对疼痛做出反应的感觉神经元,会让我们感到不舒服。

挠痒就像打哈欠一样,是一种传染性行为。有研究表明,当人们看到别人这样做时,就会觉得痒痒,然后开始挠自己。甚至当你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也会感到发痒并抓挠。挠痒是一种反射性的行为,它在我们的一天中会发生很多次,不管你是有意还是无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当皮肤出现刺激或不适感时,肥大细胞就会被募集到该区域。肥大细胞是释放组胺的免疫细胞,它们的参与会引起炎症反应。组胺会导致血管扩张,进而导致该部位的血流量增加。

这些变化都会被痛觉感受器感知和吸收,形成脉冲传送到脊髓。脊髓丘脑束将这些冲动传递到大脑,然后大脑命令运动神经元产生抓挠动作,以消除那刺激的瘙痒

抓挠的物理作用是一种诱发疼痛的行为。在抓痒的时候,指甲的刮擦会使我们的皮肤感受到低于疼痛阈值的疼痛,所以我们不会痛。但这些轻微的疼痛可以暂时分散皮肤所受到的刺激。而且,在这些疼痛信号到达大脑时,我们的大脑还会释放血清素来进行应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血清素我们已经很熟悉了,它们被认为是“快乐激素”,因为它能给人带来积极的感觉。在血清素的众多功能中,“情绪调节”是一个主要的功能。抓挠可以使我们体内的血清素水平升高,而血清素的水平越高,我们的精神状态就会越积极。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抓挠皮肤后会感到满足。那种兴奋的感觉让我们感觉很不错,还想继续抓挠,这样大脑就能分泌更多的血清素。因此,反过来,满足感也是促使我们更加想要挠痒痒的原因。

不过,血清素的释放只是一个开始。最近的研究表明,非病理性的抓挠会激活奖励系统。所谓的奖励系统,就是由积极刺激激活的途径,它会赋予我们一种积极的感觉。吃美味的食物、听你最喜欢的音乐都是其中的刺激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观察,抓挠不仅可以减轻瘙痒,而且既有益又容易上瘾。“越搔越痒越搔,越痒越搔越痒”的循环,是一个涉及感觉、运动和情感成分的复杂的过程。不过你无法否认的是,它会带来愉快的感觉。

说到挠痒,有一项“伟大的发明”——痒痒挠儿,这个词一定要就加上儿化音才够味儿。早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痒痒挠儿了,只不过具体的出现时间、发明人已不可考。

现在的痒痒挠儿,又被称为“不求人”、“老头乐”,但在古时,更规范的名字是搔杖。总有你不知道的事,传统的吉祥之物“如意”的起源,也和痒痒挠儿密切相关,它是笏板和搔杖的结合物,因其可以帮忙搔痒、如人之意,故名“如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代化建设把我们带入了一种静止不动的生活模式,使我们的压力越拉越大。压力产生的影响最常见的就是血管收缩,所以我们时常会感到肌肉紧张和僵硬。加上缺乏体育锻炼,长时间坐在椅子上,也会导致僵硬和肌肉痉挛。

因此,在漫长的一天结束时,我们的背部聚集了很多压力。这个时候,抓一抓后背,身体里释放的血清素以及奖励系统会帮助你暂时缓解紧张感,就好像做了一个简单有效的按摩一样。

那么,下次当你感觉累了的时候,知道该怎么办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