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眼里的刺梨就是长满肉刺,全身金黄小野果,相貌平平,口感还酸涩。但是你不知道的还有刺梨资源利用历史已有400多年,刺梨更有药食同源的功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690年,清康熙年间的《黔书》和《贵州通志》中就有对野生刺梨利用的记裁。《黔书》中载有:“食之可以解闷,亦可消滞,渍其汁煎之以蜜,可作膏,正不减于梨渣也”。据《贵阳府志》清道光年间(1821-1850),“今黔人采刺梨蒸之、爆干、襄盛之酒盎,名刺梨酒,味其甜而能消宿食”。

1850年,《贵阳府志》有“以刺梨掺糯米造酒者,味甜而能消食”的记载。民间很早就有用饮用刺梨酒的习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2年,时任国立贵州农工学院院长的罗登义为解决战时民众和抗日将士的营养缺乏问题,通过对100多种果蔬的研究发现,贵州野生刺梨每100g刺梨果肉中平均含量2390mg,远高于其他任何果蔬,因此罗登义教授带领学生采集贵州野生刺梨,将其干制后捎往抗日前线,成为抗日将士的天然营养包。

1961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经济植物志一《中国经济植物志》。对刺梨的学名、地方名、形态特征、生长环境、用途、采收处理及加工等均作了比较完整详尽的、科学的描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4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研究所将刺梨列入《食物成分表》,并将刺梨的各种营养指标进行了公布。

1980年代,科学家们探明其药用价值,全国开始大面积种植刺梨。

1981-1986年,中国女排实现了“五连冠”。为改善女排运动员的营养补充,全国营养专家经过反复论证,一致推荐“贵州刺梨”,原贵州农学院下属花溪饮料厂承担为女排运动员加工“刺梨原浆饮料”,使得女排运动员的体质有了明显改善。

如今刺梨产业不仅是扶贫产业,更是富民产业。宏财集团更是全链条发展刺梨产业,参与制定了刺梨行业标准的制定,推动贵州刺梨产业走向规模化及规范化,也促进贵州刺梨产业的发展及壮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