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父母陪伴孩子出去玩或者做某件事,当他们担心孩子的安危或害怕孩子出错时,告诫声不绝于耳,“不要跑”“不要爬到那里去”“不要这么做”等等,所有的出发点都是来源于对孩子的担心。但是,我们会发现这种告诫对孩子的作用微乎其微,他们大多数都还是保持着当时的状态,好像丝毫没把父母的话听进去似的。

其实,孩子们是无法理解“不”字的意思的,他们在听父母的这些告诫时,会把“不”字自动忽略。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如此告诫的效果是不好的,这种说话方式表达的意思都是否定和限制,并且都是负面的东西,这在无形之中也会影响到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父母的情绪向孩子传达的信息量大于语言

“孩子感知父母情绪的能力非常强,这种神奇的能力天赋,是为了更好地适应他所依赖的人。”《超越原生家庭的养育》的作者如是说。在孩子看来,父母所表现出的情绪状态就是对自己的指令,他们会把这个当成是最高指示。
很多时候,父母在对孩子说话时,孩子们更直观地接收到的信息往往是是父母的情绪,他们会通过父母的情绪去判断话语的内容所要表达的是什么。若父母在说话时的情绪是消极的,比如生气、害怕,孩子们就会理解为这是一个让他失败的指令;当父母在说话时的情绪是积极的,比如开心、愉悦,孩子们就会理解为这是一个让他成功的指令。
当父母说“不要爬到那里去”“我怕你这么做会错”时,所传达出的情绪都是担心、害怕的,孩子们所接收到的指令自然就成为错误的消极意思了。所以,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情绪。只有情绪表现是正确的,孩子们所接收到的信息才是精确无误的,这样才不会把父母对自己的担心、害怕理解成错误的消极指令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父母的状态对孩子有很大影响

著名催眠师黄仕明曾说:“父母的状态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催眠。”
孩子们的感知能力都是非常准确而灵敏的,当他们在感受到父母的状态不对时,会受到影响,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想要让父母重归宁静或开心。为什么孩子会有这一系列行为表现呢?
因为孩子们都会有一种牺牲精神,都希望通过牺牲、改变自己,从而让父母重归于好。我们会发现,在父母吵架时,一旁的孩子会表现得特别乖,或者是特别惊恐。这其实是几乎所有孩子都会有的反应,他们觉得自己应该对父母的状态负责,会认为父母之所以吵架都是自己的原因,是自己做错了什么父母才会生气。从而孩子就会想着,或许我乖一些,听话一些,学习再认真一些,父母就不会吵架了。

愉悦开心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孩子健康地成长,所以父母们也应该注意自己与伴侣的状态,不要影响到孩子让孩子感到不安,也不要让孩子为自己夫妻间的不愉快买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与孩子的沟通建议

1. 注意情绪,并用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沟通

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要尽量把自己放在与孩子同一认知水平的基础上,用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将所要表达的东西讲出来,并且在表达时应注意自己的情绪,是否跟自己要传达的内容在情感方向上是一致的。
只要这样做,孩子就能更准确而快速地接收到父母的话语内容。比如,在讲深刻的道理时,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向孩子传达,孩子会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消化。再者,当孩子看到父母在吵架时,父母在事后一定要用孩子可以听得懂的话向孩子解释清楚吵架的原因,不要让孩子感到不安,觉得是自己的责任。
家长可以这么说:“我们吵架,是因为对一些问题有着不一样的观点,有一点小激动,所以说话声音大了一些,跟你没有关系,爸爸妈妈都很爱你。” 父母要适时与孩子沟通解释,巧妙地用浅显易懂的方式向孩子传达自己的想法,从而让沟通这件事变得事半功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语言要生动清晰并多使用肯定的话语

在文章开头,讲到了父母们的告诫对孩子们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其实原因就是“不要跑”“不要这么做”这些语言它要表达的意思并不是很清晰,孩子们并不懂为什么不能跑,又为什么不能这么做,家长们可以试着换一种表达方式,让孩子接收到的指令更加清晰,比如“慢点走”“停下你手中的动作”等,孩子们就会更明确父母要自己做的究竟是什么,从而快速做出反应。

而且家长们在表达时要多注意使用肯定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积极的正向态度,比如说,“慢点走,你会发现路上的风景很美。”“我知道你肯定可以动笔将这道题做好。”等等。孩子接收到的正面能量多了,自然也会变得自信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尊重孩子,不要对孩子使用打击或贬低性语言

人都是有自尊心的,孩子也不例外。有些父母,当看到孩子所做的不合自己心意时,就会对孩子随意进行辱骂,甚至是贬低。比如说出“你怎么这么没用?”“真丢脸,你就是一个累赘。一无是处,猪都比你强!”等不堪入耳的话,孩子听到这些话的时候,其实是会自尊心受挫的,严重的话甚至会一蹶不振,自暴自弃,同时这也是孩子自卑和羞耻的来源。

正如《孟子》中所言:“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的伤害,犹如万箭穿心,直刺心底,所以家长们千万不要低估了语言对孩子的伤害。这些打击或贬低性的语言,会让孩子对自己的认知变得扭曲,从而变得对自己全面否定,这对孩子来说无异于是毁灭性的,将会伴随孩子的终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克鲁普斯卡娅说:“对双亲来说,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
教育是一门大学问,家长是需要去修行的,只有自己掌握了,才有能力去对孩子进行教育。亲子间的沟通同样如此,它也是需要技巧的,需要家长们潜心学习,从而才能在与孩子的沟通问题上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