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路上,看到一个出家的僧人来搭话,便会下意识地说一句:“和尚你去做什么?”年长的僧人叫“老和尚”,小的僧人叫“小和尚”,不顺眼的僧人叫“秃驴”。似乎人们从知道僧侣开始,和尚就成了他们在世俗里面的代名词,可“和尚”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呐?却很少有人知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多的人,听到“和尚”这个词,心里面是无感的。没关系,不在意的。因为他们不懂得,“和尚”这两个字、一个词,有多么重的量。“和”其实是三界的统称,和为一起。“尚”你可以简单的理解为道德高尚,或者是至高无上的意思。“和尚”这个词,是指三界之内至高无上的人。

在印度“和尚”有“师”的意思,即为师长的引申含义。“和尚”就如同师长、老师,带给人们知识、丰富自己,有不一样的特殊含义和情感。这样的称呼,不仅是老师对弟子,老和尚对小和尚,更多的是一种期望和象征。每一个学佛的人,每一个如佛教的人,都为“师者”指引众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和尚”有师者的意思,同时“和尚”也并不限制男女,但是因为俗世里面,对“和尚”的称呼有许多偏见或者是不恰当的地方,对出家人的尊称,也由之前的“和尚”转变为现在的“法师”。这样的称呼可以更加直白和醒目,也不会让人们产生一些误解。

同时,“和尚”并非佛教的专有名词,佛教里面的梵语,并不是“和尚”,只是来到中国本土进行了误传。这也要从中国三教合一,以及中国人民强大的包容能力说起。“和尚”这两个字,可能只是佛教文化在中国本土的特色化方式。也就是说,在其他地方,并不叫“和尚”,而原本,也不叫“和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正的佛教戒律,划分出家人,有很严格的规矩。这样的规矩,是有等级划分的。刚出家的人,叫“沙弥”,寓意激励;年满二十,叫“比丘”,寓意进取;比丘五年之后,通晓戒律,便是“轨范师”,十年之后,可称“亲教师”,二十年便尊为“上座”,五十年,授予“长老”殊荣。

所以,大家千万不要以为,一个“和尚”便是一个“和尚”。这样粗鄙的理解,很容易闹出笑话。就如同你不去追寻佛法的内涵,只知道浮于表面,流于浅显,最终都会被佛法劝退,成为求佛之路的烂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