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个新闻,唏嘘不已。

一个老伯,独自在敬老院住,是被家人送去的敬老院。可是,他也并非孤寡老人,还有妻子。

他也记不清多久没人去看他了,总之是被人遗忘在敬老院了。

终于,他妻子的侄女在多年后打算去看一看这位姑父,到了敬老院才发现,老人已经去世九年了。

人生之路,越走到末尾越窥见孤独的无声之殇。夫妻十年未见,老公于9年前去世,而家属竟无人知晓。直到九年后,才发现人已经走了。

可是,她们最终并不是因为人走了未告知而感到愤怒,她们愤怒的是,人走了敬老院冒领了抚恤金。里面的是是非非也无从而知,也不作妄论,但是作为家属就算10年不能见面,但也不至于音讯全无,丝毫不去关心一个住在敬老院的老人,这总归是让人感到了凉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张爱玲曾在她的小说中写过:一个人一生中会死三次,第一次是脑死亡,意味着身体死了,第二次是葬礼,意味着在社会中死了,第三次是遗忘,这世上再也没有人想起你了,那就是完完全全地死透了。

有的人虽然活着,但已经被人遗忘,意味着遗忘是孤独的底色,这种滋味不好受,甚至生不如死。张爱玲生命的最后旅程,竟也是被自己的话预言到了,死后几天才被人发现。1995年9月8日被发现,张爱玲自己的公寓里被发现她冰凉的身体。警察是被邻居的报警意识到有不测才破门而入的,却发现这个老妇裹着一张红色的毛毯孤独地去世了。

她走得苍凉而孤傲,带着一丝幽怨离开了这个世界。只是令人心疼的是,因为很久才被发现,身体已经开始出现腐败的迹象。

(看张爱玲的一生,张爱玲传带你走进一代奇女子的传奇故事,另外还有林徽因和三毛传,三本一共15.8)

每个人都会面对死亡,这是人生的结局,可是每个人也害怕被人遗忘,也是我们真正畏惧死亡的原因。这位老先生,去世9年才被亲人想起,无论之前有过什么纠结矛盾,对于生命最后的旅程,他都承担着无人知晓的孤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命旅行的机会,你买了票,就得硬着头皮走完。

很多独居的老人,就成了上面这句话最生动地解释。“出门一把锁,回来一盏灯”几乎是他们生前的最真实的写照。

孤独的无力感,围绕着他们,看不到尽头,看不到出路,他们的孤独与寂寞,同样是漫无边际的。死亡,反而成了解脱,成了救赎。

看过一部催人泪下的电影,叫做《我们俩》。讲述的就是一个独居老人和租客小姑娘的故事。

老人一辈子无儿无女 ,丈夫结婚第二年就去世了,只留下她一个人。但是她没放弃对生活的热爱,收养了一个女儿 ,视若己出。但是,整个剧情的走向中女儿就是那个隐形人,很少在她的晚年生活中出现,唯一出现女儿的孩子那次,都是来要房子的。

他们希望老太太把房子让给女儿的孩子当婚房,这是他们来看老太太的唯一目的。老奶奶和租客小姑娘在相处的过程中,从矛盾到相互和解体谅,形成了一种默契的亲情,那种是心照不宣的温暖。直到养女的孩子快结婚的时候,他们狠心把老太太送回了老家,没人在意她的生死。

最后租客小姑娘找到她的时候,已经不在这个世间了,回想起来的,是和老太太那些珍贵的相处片段,这大概是乱世里的一点点真心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很多人不知道,年迈的老人是如何生活、如何自处的。时间对他们来说,流逝只是一种机械的习惯。

或许,当我们忙碌在各种人声鼎沸的场所时,他们却扣着手指,度日如年。

能说出来的孤独,便不是真正的孤独,被人遗忘的孤独,那肯定是无声的啜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生命最后的旅程里,也许每个人最终都会面对这段行程,那么,不妨多一些换位思考,尤其是对给予我们养育之恩的父母和老人们多一点温暖,哪怕是一句简单的问候,也能够道出生活恒古绵长的情感。

弋舟说过,我在这世上太孤独。以至于,连自己死了都没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