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与印度就拉达克地区冲突进行多次谈判,其进展简直可以用纳米级单位来计算。谈了快5场的会议,鲜少见到印度有撤兵的打算,反而大有增兵架势。据《印度斯坦时报》消息,印军已将可发射炮射导弹的T-90坦克中队部署到喀喇昆仑山口附近的最后一个前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印度军方首次将一个T-90坦克中队、装甲运兵车队和一个拥有4000人的完整旅部署在拉达克。众所周知,印度的基建问题一直是国民经济的一大桎梏,这次在军备运输上,又给印军制造了不小的难题,并且印度的最后一个哨所是在一个海拔4877米的地方,所以在运输这些军事装备时,其遇到了不少的阻碍。其中,因一条路段的桥梁无法承受坦克的重量,印度的指挥官不得不使用特殊的"设备"涉水,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把这些所谓"震慑中国"的武器送达目的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此之前,印度已将空军部队派遣到拉达克前沿,并且还计划购入更多的战机支援对峙地区,其中就包括向法国购入"阵风"战斗机。就目前的情形,印度与中国紧张局势可能不会在短期内获得明显的转变。在之前的谈判中,双方已经同意各自撤军到实际控制线以内,可目前在一些具体的对峙点,关于是到底谁先撤、怎么撤、从哪条路线撤离,变成了双方争执的焦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方面表示,为防止解放军在撤离过程中突袭,印军不得不在前线增添兵力,以备不时之需。在这一点上,印度确实有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首先,中国战略的首要方向在东海和南海,而非南亚中亚方向。中国目前无意介入中亚、南亚局势,也不愿意刺激印度,因为这样做可能会使自己四面受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中方为什么至今没有公布自身伤亡人数,一方面或是想控制住冲突的影响,不愿将事态扩大成一个国际事件,从而招来外部势力,尤其美国方面的插手。另一方面,我们也不愿像印度那样,借助伤亡人数激起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可以看到,当印度公布伤亡人数时,印度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甚至到了印度政府无法控制的地步,以至于现在印度总理莫迪一旦露出丝毫想要缓和中印矛盾的意图,都会遭到民众的反对,甚至被骂"软弱",这也算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印边境问题到底会以怎样的方式解决?维持现状?这种方式看似最省时省力,但长期的对峙对中印双方军队来说都是一场巨大的消耗,而且也无法保证未来不会有新的冲突发生。战争解决?这是最直接的方式,但也是最激进的方式,是中印双方最不愿意采用的方式,因为谁都不想把"邻居"变成永远的敌人。和平解决?这或许是目前最经济实用的方式,但在印度的猜忌与不甘心的试探下,和平解决的道路还不够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