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两天,很多人说楼市调控到此为止了,未来大概率不会再收紧了。

这不,本周末楼市又被锤了,7月24日召开的房地产工作会议专门重提了房住不炒这个大原则。

会议的中心思想很简单,主要是再次强调房住不炒,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会议的主持人是主管的副总理,级别可以说非常高,也可以说非常重视这件事。

参会的除了国家相关部委和央行,还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杭州、沈阳、成都、宁波、长沙这10个城市的负责人。

选择参会的城市也非常有讲究。

这些城市里面北上广深是一线城市,这几个城市是风向标,不管市场冷热这几个城市必定是要参会的。

南京、杭州、沈阳、成都是二线副省级省会城市的代表,也是今年楼市比较热的城市。

宁波作为非二线省会城市的计划单列市单独参会,是因为今年宁波楼市上涨较快。

长沙则是作为非副省级城市中房价控制较好,房地产调控到位的城市代表来介绍经验的。

会议专门强调了几件事

要高度重视当前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时刻绷紧房地产调控这根弦。
要全面落实城市政府的主体责任,发现问题要快速反应和处置,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要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稳住存量、严控增量,防止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大概意思是说今年虽然经济增长压力比较大,但是我们并不打算用房地产刺激经济,请各地领会精神加强管理。

有些地方想用房地产拉一拉经济,国家已经看到了。控制房地产价格平稳你们是有主体责任的,调控该加码就要加码。金融体系也要管控资金,防止资金炒房。

这不会议刚刚开完不久,大家就发现继深圳之后,南京宁波东莞几个成交热度比较高的城市都加码了新一轮调控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使最近热度很高的东莞根本没被叫去参会,7月25日凌晨也主动交上了合格的考试答案。

要知道楼市是政策市,投资不要和政策作对。因为在一个政策驱动的市场,政策永远是第一位的。

大概上次调控时间过去太久,很多人已经忘记京沪加强调控以后高位阴跌20%的情况了。

上海2016年10月28号出台认房认贷政策,接下来三四月因为市场惯性成交,价格下滑不明显。过了这段惯性成交时间,下滑趋势逐渐明朗。

在17-18年这段时间,没有学区、地段等利好加持的片区基本有10-20%的跌幅,郊区有些片区跌幅甚至高达30%。

北京在2017年317调控之后,基本也是类似的路径,价格阴跌,挂牌房源也是随着时间推移大量增加。

2017调控当年回调幅度就在14.2%,最近三年均价最大跌幅达到了20.4%。

如果到具体楼盘,跌幅在20-40%之间的可谓遍地都是,不信你自己去统计一下。

深圳2016-2019年8月先行示范区之前,因为政策压制,也是整体阴跌两三年,只是西部片区有点区域行情。

后面变成示范区,又放松了豪宅税,西部豪宅云集的片区才迎来了暴涨。

要知道大家抢的从来不是楼,而是钱。我们经常说的那句:上涨无房源,下跌无刚需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很多所谓刚需,都是上涨行情涨出来的。只要价格下跌,很多刚需马上就不见了。

需求都是涨出来的,这点楼市股市都适用。因为大家抢的从来都不是房和股,抢的是白花花的银子。

如果你如果说自己是刚需非要住,那我们就不说了。如果你是投资,就要考虑持有和资金成本问题。

通常最好的切入点是,下一次国家鼓励买入的时候,我们再来考虑投资。

当然,如果您是高水平玩家,能找到笋盘的或者能打到折价20%的限价房,这个话当我没说。

未来大概率楼市会出现严重的分化,次新改善和豪宅会得到追捧,很多老破小多年不涨,这个我们后面有机会再讲。

市面上这么多钱,不让它们流向楼市,总是后面要有个去向的,所有的政策都指向了资本市场。

大家大概没注意到,周末就连高风险的新三板投资,公募基金的投资比例限制都被取消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现在对我们更重要的是,要让社会资金流入资本市场,解决制造业和科技升级的问题。

楼市这边是不断加码调控,限制资金流入压住不动。资本市场这边是不断松绑各种限制,鼓励资金流入。

这时候怕是傻子也能看出哪边最后会涨,不过这里炒归炒,到了高位千万记得走。

更要记住我们在《为啥牛市的结局是多数人血亏》讲的故事,别去搞什么倒金字塔加仓。

不然最后多数是吃肉没赶上,买单的人群里肯定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