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古代战争电视剧的朋友都知道,古代城门是不会堵死的,而攻取城池往往都是先攻破城门,然后长驱而入,最后夺取城池。那问题来了,面对敌人攻城的时候,为什么不把城门堵死呢?

首先就是城门会吸引更多的敌人过来,对于守城的军队来说也是有利的方面。

围点打援的策略大家都知道,就是围住地方的一个军队,但是不会打败这支军队,只围困,让救援的人过来,然后就可以布下陷阱着手解决救援的人,尽最大可能地解决更多的敌人。

城门也是一样, 虽然攻城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攻城门是一种共识,既然知道敌军要攻击哪里,那么就好好地设下陷阱和分配好兵力。作为防守方,本来就依仗着城池,占据了高位,他们往哪攻就往哪里投掷石头、木头、埋伏弓箭手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被攻城就一定要防守吗?

如果敌军数倍于自己,援军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到来,或者说要坚守很长时间,你堵死城门多争取一些时间无可厚非,但是假如敌我双方差距不是很大,占据有利的地形,等到敌军消耗的差不多了,自己率领军队出城决战在古代也不在少数。况且,假如援军到来了,城里的军队出来和援军形成夹击的状态,破敌也是有可能,而且假如援军攻破敌军冲到了城门,城门又被堵住了,那不是要看着援军在城门口跟敌军对战?

如果带来了粮食兵马等补给,把城门堵住了,也就堵死了自己的生机。

在古代,攻城的方式有很多,除了武力攻取城门以外,还可以挖地道、吕公车、水漫城池甚至直接凿开城墙,但是主要攻取的还是以城门为主。城门尽可能地减少了其他方面的可能性,同时也能更好做好防御和歼灭更多的有生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城门是不容易攻破的

我们电视上看到的最多的就是那种平城,城门有一条深且宽的护城河,比如说明朝西安护城河,位于城墙外侧20米~60米,壕深二丈,合6.4米,这种宽度在2.5米左右。面对这样的防护,攻城方也很绝望,古代不像现在,造座桥很容易,而且还要面对城上猛烈的弓箭或者石头。即使造出来了,位置有限,他们只要集中火力往桥上射就好了,保证过桥的人一半以上被打成筛子。

更缺德的是在城门那里建设一个瓮城,就是在城门前修建的半圆形或方形的护门小城,瓮城两侧与城墙连在一起建立,设有箭楼、门闸、雉堞等防御设施。

你可以想象,敌军好不容易牺牲了无数的战友,踏着战友的尸体总算攻进了瓮城,一进来瓮城发现,攻打瓮城的时候面对的是城楼上的弓箭和炮石,进去之后面对的是四方八达的弓箭和炮石,还要经过瓮城再攻取里面的城门才能攻取城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不是很绝望!真的很绝望!

除了瓮城以外,也有人会在城门隔壁拉出两条城墙的做法,就好比说著名的宁锦大战,袁崇焕建设了类似于山字形的城墙,中间是城门,两边是拉出两条城墙。清朝的八旗军也是相当地绝望,直接进攻城门,两边的城墙上的哥们会不断地招呼各种炮弹、弓箭、石头,把两边的城墙就算是凿掉了,再到攻取城池的时候,因为已经损失大量的兵力,再攻取城池也很难了,守城的军队也迎来了反攻的高潮。

所以总的来说,古代的城门是最容易受到攻击的,但是也是拥有很好的防护措施,而且对于己方来说,城门还兼顾着出入、运送粮食等作用,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堵死的。

喜欢历史的请关注我,每天带您了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