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在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人大代表朱建平、杨淑红、王悦红联名提出“关于对全市农村人饮实行24小时供水的建议”,承办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多方争取项目、筹措资金,在今年上半年全力以赴解决了百姓最急、最忧、最盼的农村人饮供水稳定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时常没水到随时用水,水质也变好了。”提起现在的自来水供水情况,邵岗镇同乐村村民李成德拧开自家洗手间的水龙头,满意地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成德说:“现在我们这里水弄得好,没有碱气了,水也稳了,啥时候用都有水,国家对我们太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我市现有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12处,其中瞿靖镇银光站、蒋西站,邵岗镇五道渠站、同乐站、甘城子站,叶盛镇哈存站,原设计为12小时供水,24小时供水的农饮站仅占总数的50%。由于建设之初农饮工程设计标准不高,随着城乡环境发展,设备落后、管网老化等诸多问题随之突显,导致水量少、水压小、管网漏损严重,群众对24小时供水的需求无法得到保障。从2016年开始,先后由市水务局、市城市公用事业服务中心牵头组织实施了城乡一体供水基础设施改造项目、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入户项目、同进同乐同兴同富移民村水质提升工程等供水改造工程,改造供水设施、升级供水设备、更换破损管网,供水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城市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副经理黄韶铭说:“去年,我们就按照市人大常委会的建议,根据实际的供水以及各站的供水情况做了认真调查。结合现有人饮站的状况,做了一部分改造,对在广武、同乐站上了专门的水处理设施。同时,201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对于同乐站这块原有出水管线,全部又做了一个改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一系列改造工程,自2019年12月1日起,瞿靖镇银光、蒋西等农饮站分时段供水全部调整为24小时供水,其中有6个农饮站并入城市管网,城乡居民用水实现了“同质、同网、同源”。自此,除停电、维修、抢修等特殊情况外,我市12个农饮站全面实现24小时供水,并采用中央控制技术科学调节设备运行,不断加强维修抢修工作,持续改进用户服务质量,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农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黄韶铭说:“下一步依托银川都市圈供水这个大项目,河西片区的所有农饮管网跟小坝城区的管网,做一个水源连通替换工程。项目完成后,就会实现小坝城区和农村饮水全部实现同质、同网、同源、同管理,保障24小时供水。”

全媒体记者:魏鹏、闫萍

编辑:牛玉姗

责编:张竞

监制:徐雅丽总编辑:张青云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