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学中,不难发现,很多人学会了动作,却跳不出感觉,招招都像花拳绣腿。其实,比动作训练更难的是舞感的培养,舞感培养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重视基本功训练

对于任何舞种而言,基本功都举足轻重,业余和专业的区别,就在于舞者对基本功的掌握。舞蹈是一种美的感觉和情感的抒发,练习基本功是为了更好的帮助舞者打开身体的各个关节,在舞蹈过程中有更大的活动空间,完成动作更准确,更到位。

舞蹈动作协调流畅,舞姿婀娜秀美,是好的舞蹈感觉的体现。而这一切是要有过硬的基本功做保证。无论对舞蹈作品的内涵理解多深刻,对生活感受有多深,表现欲望多么强烈,但表现舞蹈形式的手段基本功不过硬,那么舞蹈感觉还是找不到的。

只有构建在扎实的基本功之上的舞蹈才会充满艺术美的细胞,适应和满足观众对美的追求与渴望,才能使舞者在处理动作节奏、表现风格韵律、表达情感中游刃有余,令舞蹈充满质感,美得打动人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艺术来源于生活

刘福洋上大师课的时候曾经对学员说过:舞蹈应该由心而发,民族舞诞生的情境应该是自娱自乐,“你在草原舞蹈,我打马路过,被你的舞姿和陶醉的深情吸引。”

想有好的舞蹈感觉,就必须深刻理解舞蹈的内涵,多接触社会,深入生活中,了解人情和风情,开阔视野,提高自身的素质,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主动去挖掘与感受出现在自己身边的点点滴滴的哪怕是微小的情感流露,才能深刻理解角色,产生好的舞蹈感觉。

三、从动作思维上来寻找

舞蹈感觉是舞蹈者对动作以及由动作组成的舞蹈语言的感知和理解,它的形成建立在对舞蹈感的基础上,有什么样的动作思维,就会形成什么样的舞蹈感觉;动作思维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舞蹈感觉的把握程度,它与舞蹈感觉是相互影响、互相制约的,并相互统一的。

只有发展了动作思维才能抓住舞蹈的感觉,而有了好的舞蹈感觉又反过来促进动作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感受音乐给予的灵感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的目的在于配合音乐来传达内心的情感,在舞蹈中将自己的感觉最真实的一面变现出来,因此音乐在培养舞蹈感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音乐是舞蹈的声音,舞蹈是音乐的形体,舞蹈的全部动律都来自于音乐的特定节奏,舞蹈的呼吸又巧妙的融合在舞蹈的旋律中,使人觉得音乐的每一个音符都仿佛是从舞者飘动着的舞姿中流淌出来的。

五、营造一个更加浓郁的艺术氛围

利用电教设备,为演员创造一个更加浓郁的艺术氛围,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演员的舞蹈感觉。这是现代舞蹈教育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利用现有的设备如摄相机、VCD,除了实习课必学的剧目之外,看到更多的舞蹈比赛、舞剧,接受舞蹈美感的熏陶,这对培养舞蹈感觉十分必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我们需要清楚:“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扎实的基本功对舞蹈的影响非常大,所以一定要先做好基本功的训练,尤其需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功练习。

(一)在力量训练方面

舞蹈演员的基本功训练中,力量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一项。舞蹈演员需要通过力量训练来提高自身的速度。力量的不集中,会给人一种动作不干净,显得拖泥带水。但是在实际的训练中,应认识到力量训练的重要性,大脑的指挥、身体的收紧程度、意识尤为重要。

(二)在柔韧性训练方面

通常情况下,舞蹈演员在基本功训练中,都会经历长期的柔韧性训练。柔韧性训练有利于提高舞蹈动作的优雅与美观,扩大肢体的表演幅度。柔韧性解决得好,演员利用肢体表演越充分,所展示的动作角度才会很好。但是,这一部分的训练很枯燥,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用科学的方法练习才能稳固和避免受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在控制力与稳定性训练方面

在舞蹈演员的基本功训练中,控制力与稳定性训练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控制力与稳定性训练方面,虽然舞蹈演员能够意识到进行控制力与稳定性训练的重要性,很多舞蹈演员由于练习的时间相对紧张,在控制力与稳定性训练方面往往降低对自身的要求,列举一控制动作:做一90度向旁的控制,当动力腿一开始做动作时,主力腿就一直在晃,这样会影响训练性和美感。应多练直立感、力量、软开度和重心等动作。

(四)在协调性与灵活性训练方面

我们都知道通过协调性与灵活性训练,可以使舞蹈演员的舞蹈动作更加的灵活和优雅,更具艺术感染力。特别是在排练一些打破常规而且很快的动作时,如果平时的协调性训练和灵活性训练有数的话很快就能够完成。

所以,在舞蹈演员的日常训练中,基本功训练主要是为了从多个角度来训练演员的综合素质能力,包括舞蹈演员自身的软开度、控制力、舞姿形态及跳跃翻转能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