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围绕着国产下一代战机,即第六代战斗机设计方向一事颇为引人注目。先是在今年4月,为庆祝新中国航空工业创建69周年,航空工业官方公众号发布了一篇相关报道,配图中的国产战机发展路线图中,在歼20之后出现了一款新战机的身影,其外形与现有任何一款公开过的国产战斗机都不一样。随后在今年7月,歼20战斗机总设计师杨伟发表了一篇题为《关于未来战斗机发展的若干讨论》的文章。近日,疑似国产第六代战斗机的若干张方案图又被曝光,这不得不令人倍感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考虑到国产武器装备一直有“服役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的说法,既然歼20已服役3年,相信下一代产品,即六代机已经处于如火如荼的研制之中。从新近曝出的两款设计方案效果图来看,二者带给人们的视觉冲击力均颇为巨大,比歼20更为科幻,在相当程度上颠覆了外界对“战斗机”这一概念的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个版本近似于无尾三角翼,外形与美国的SR-71“黑鸟”战略侦察机和我们的国产“无侦-8”无人侦察机较为类似。不难看出,这种气动布局说明其是一款追求高空高速性能的战机。而令人倍感错愕的是,从概念图上看,该机似乎将进气道布置在了左右机背上,即采用背部进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都知道,战斗机鲜少使用背部进气布局,美国在上世纪50年代开发的YF-107就使用了背部进气,最终被证实并不成功。对于经常需要大角度爬升的战斗机来说,背部进气会导致战机在爬升过程中,进气方向被机身挡住,影响进气效率,进而影响发动机推力和战机爬升率。通常,背部进气在不追求爬升率的无人机或轰炸机上更为常见,如美国的RQ-4无人侦察机和B-2隐身轰炸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倘若这真的是一款背部进气战斗机,或意味着其并不过分追求机动性和瞬间爬升率,而是注重于高空高速性能,即执行类似俄罗斯米格-31所承担的空中截击任务,以敌方大型轰炸机、预警机和运输机为主要作战对象,负责远距离“空中狙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第二个版本,其采用了无尾鸭翼布局,不过鸭翼的位置很靠前,与机头融为了一体。不难看出,这是一个注重空中机动性的方案,更接近战斗机的任务领域。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该方案的鸭翼面积很大,飞行员的左右下视视野恐怕均会被鸭翼遮挡,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法是,该机可能将配备类似美国F-35战机飞行员使用的DAS技术,即头盔显示系统,让飞行员通过头盔显示器“看穿机舱”,实现360度视野无死角。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鸭翼不会阻碍飞行员视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意思的是,这两个方案均放弃了垂直尾翼,机身外形十分平滑,这必将大大提高战机的隐身性,尤其是侧向隐身能力。同时,取消垂直尾翼还证明了一点,即飞机的左右摇摆与转向基本都交由推力矢量发动机来完成,说明二者都将采用高性能的国产矢量航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