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血糖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变化,大多数人可能知道饮食、运动、睡眠对血糖会有一定的影响,但实际上除了这些外,血糖水平还受到人体多个脏器的平衡或者调控,因为人体是一个精密结构,之所以能够调控血糖,这是跟我们肝、肾、胰腺、激素、肌肉的功能密不可分的,在整体的调控下,让血糖的产生和消耗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

正是因为这些器官对于血糖的调控稳定有其各自独特的作用,所以一旦这些脏器出现异常,那么就可能导致血糖失衡,出现糖尿病等问题,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在高血糖背后,我们的胰脏、肝脏、肾脏都有哪些“秘密”呢?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有什么对策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什么原因导致高血糖水平?

说到高血糖,最普遍的想法就是吃的糖太多了,其实这个看法并不准确,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接近10%,有一亿多的患者,其中大部分是2型糖尿病,只有少部分是1型糖尿病或者其他类型的糖尿病。1型糖尿病的原因主要跟遗传有关,是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攻击胰腺细胞导致胰脏功能受损而发病;2型糖尿病则跟众多因素有关,比如遗传、体重、体脂、运动情况,甚至跟种族相关;而妊娠糖尿病则与怀孕情况有关,其他类型的可能跟服药、疾病影响相关。

当然,不可否认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确实存在饮食摄入糖、碳水化合物较多的因素,所以一旦发病应该考虑对糖分的摄入加以控制,因为人体是靠胰岛素来调控血糖,它能够将血中的葡萄糖引入细胞内转化为能量,但2型糖尿病患者无法有效利用胰岛素来调控血糖,从而增加胰腺的负担,长期高负运转,最终导致人体无法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来保持血糖水平稳定。

糖的含义并不相同

虽然我们在说糖尿病、高血糖的时候总是提到糖,但这个糖跟我们日常说的白砂糖等等并不相同,糖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名称,具有不同的含义。

比如,当医生们谈论血液中的糖时,他们说的糖其实是“葡萄糖”,这是一种非常简单的碳水化合物,也被称为单糖,顾名思义,就是这种糖是非常简单无法再水解,而它溶解在血液中就被称为了血糖。而蔗糖、果糖等等这些是我们常说的食品中的糖分,这些糖分要比葡萄糖更复杂,如果它们要被人体利用的话,就必须转化为葡萄糖。

持续的高血糖会出现相关并发症

一般来说,大部分的糖尿病是无法完全治愈的,如果患者长期不注意控制血糖,随着时间的流逝,高血糖状态几乎可以损害人体的每个器官、系统等,这是因为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导致血管、神经受损,从而引发全身性或者局部性的病变。

其中引发的急性并发症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乳酸性酸中毒等,主要是体内激素紊乱导致血糖过高,引发了身体中的代谢失调、紊乱,出现电解质、水、酸碱度的异常,严重的可能会致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引发的慢性并发症有: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足、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等,慢性并发症是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根据世卫组织的统计结果,糖尿病并发症超过百种,而且一旦发病10年以上,有3成以上的患者可能就会出现一种并发症,而且药物治疗很难逆转,所以早期的预防非常重要。

高血糖与胰脏关系密切

人们谈到高血糖、糖尿病的时候,首先要开始考虑的就是胰腺。这是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之一。胰腺有两个主要功能,分别是内分泌和外分泌两种,其中外分泌功能是制造消化酶,用来分解我们人体摄入的各种营养;而内分泌功能就是制造胰岛素了,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激素,。

那么胰腺是如何产生胰岛素呢?

其实这个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但我们可以挑简单的说下,就是当人吃饭后,食物通过胃消化排空后进入肠道,这对于肠道的细胞来说是一种良性刺激,那么这些细胞就会分泌一种被称为胰高血糖素样肽-1(简称GLP-1)的物质,这种物质会抑制胰脏的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并且会刺激胰腺中β细胞产生胰岛素。所以,如果这个过程出现了问题,就会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升高。

此外,如果出现胰岛素抵抗的话,也会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这是人体肥胖,有较多脂肪的原因,导致胰岛素不再能够有效的被人体利用。结果,只能让胰腺增加分泌胰岛素,但这种工作超出了胰腺的负担,会导致β细胞疲劳,长期如此,β细胞会受到损伤失去一部分功能,将无法再分泌出足够的胰岛素,结果只能导致高血糖或糖尿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胰脏出现异常,我们该怎么办?

在针对于糖尿病的药物中,其中有一些药物专门作用于胰腺来降低血糖。

磺脲类药物

可以通过刺激胰腺产生更多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这时候有人会说这样不是会加速胰腺功能衰竭吗?其实这个问题从理论上说是成立的,糖尿病患者长期服用磺脲类药物会促使胰腺β细胞超负荷运转,按理说是会加快胰腺β细胞功能的衰竭。但美国对此进行过一项研究发现,应用磺脲类药物和胰岛素后,胰腺的功能并没有显著的衰竭,而是血糖控制不佳反而加快胰腺功能衰竭。所以,需要服用磺脲类药物的患者,可千万不要听信传言自行停药啊!

DPP-4抑制剂

此类药物,可以阻断二肽基肽酶4,增加体内GLP1的含量,促进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同时抑制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有传言称这种药物有提高胰腺炎和胰腺癌的风险,但目前并没有确定的证据,但对有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的患者应该在医嘱下使用。

GLP-1受体激动剂

这类药物会有类似于激素GLP-1的作用,从而刺激胰腺在进食后产生更多的胰岛素,并降低胰高血糖素。而且这类药物还可以帮助减肥,因为服用这类药物会有较长时间的饱腹感,并且能减缓胃排空,让血糖升高速度减缓。

胰岛素

这个不用太多解释了,胰岛素是能够控制血糖非常有力的药物。不过,在大多数患者眼里,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终极手段,能不用尽量不用,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胰岛素和降糖药选择上并没有先后之分,主要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而且有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在患病初期就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话(大概在2周到3个月之间),可以迅速控制血糖,并且能在较长的时间内维持胰岛功能,保证病情不进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肝脏储存糖分,脂肪肝促进胰岛素抵抗

相对于其他人体器官来说,肝脏算是较大的了,而且其功能也比较多,解毒、代谢,甚至还有储存糖分,人体的每个系统都需要肝脏来提供高质量燃料,也就是糖元,当血糖浓度升高后,人体会通过肝脏调节,将较多的糖储存在肝脏内,以便在未来需要的时候使用。

不过,当肝脏中富含脂肪的时候这会让人体对胰岛素的抵抗增加,而胰岛素抵抗又会促使肝脏进一步加重脂肪肝,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血糖升高,所以肝脏的情况及功能跟糖尿病也有着较为紧密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哪些药物可以作用于肝脏来控制血糖?

双胍类药物(最常见的药物是二甲双胍)

双胍类的药物,能够抑制肝脏释放葡萄糖,并且能够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产生饱腹感及胃肠反应,从而限制肠道吸收过多的糖分,由于副作用小的缘故,二甲双胍通常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

格列酮类药物

此类药物能够增加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减少肝脏内源性葡萄糖的产生,并且通过减少循环中的脂肪酸含量降低胰岛素抵抗,因此让人们可以优先消耗葡萄糖来作为能量来源。不过,这可能会导致患者体重增加。

肾脏有助于调节血糖,但容易受血糖损伤

肾脏是人类主要的代谢器官之一,它能够调节人体的酸碱平衡、电解质,以及过量的废物,并将其通过尿液排出体外,此外,它还能够调节血糖。一旦人体血液中血糖浓度过高,那么肾脏就可能滤过血糖,帮助人体降低血糖浓度,这也是尿糖提升的原因之一。并且,肾脏和肝脏进行糖异生,将糖分重新释放在血液中,以便提高血糖给人体提供能量。

不过,当血糖持续升高,这可能会导致肾脏内的肾小球出现问题,导致滤过功能受损,这个过程是无法可逆的,糖尿病会增加肾脏疾病的发展,最终导致肾衰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用于肾脏的控糖药物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

这类药物通过阻断SGLT2,抑制近端肾小管钠-葡萄糖重吸收,促进尿糖排泄而降低血糖浓度,此类药物中的恩格列净在近年来的研究中有很多突破,研究显示,除了降糖以外,恩格列净有较好的护肾效果,能够降低尿酸水平,并减少尿蛋白排泄,有助于治疗糖尿病肾病。

治疗糖尿病,控制血糖的金标准是糖化血红蛋白

一般来讲,糖化血红蛋白有助于帮助判断患者的血糖情况,因为它反映的是最近2-3个月内的血糖情况,同时也能够通过定期测量糖化血红蛋白来了解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

低于5.7%表示血糖水平将处于正常范围内;

高于5.7%低于6.4%,则提示可能处于糖尿病前期状态,应该注意生活方式。

高于6.5%低于7%,则表示患有糖尿病,并且血糖控制一般,没有达到理想程度。

高于7%,则表示血糖控制很差,应该尽快通过降糖来控制,因为此时有较大的患并发症的风险。

对于糖化血红蛋白,如果血糖控制平稳,可以半年左右测量一次糖化血红蛋白,但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妊娠、服用某些激素类药物,或者正在调整用药,则应该考虑三个月就进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