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岭背镇的村落,除了远近闻名的谢屋村,其实还有一座叫做“石溪圳”的千年古村被入选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面青山环村庄,中间两溪汇一江;房屋建在山水旁,广阔沃野是粮仓。”

这是当地人描绘的石溪圳古村景象,从诗句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村子石山环抱,大禾溪、小禾溪两条古河道在此交汇,村前良田千亩。

村子具体位置则位于岭背镇往北1.6公里处,于雩山山脉之下,总面积12万平方米。

至今石溪圳古村还保留有古祠堂、官厅、练舞场和传统民居等明清古建筑20余处,占村庄建筑总面积的56%。

据古村老人介绍,古村李氏是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唐高宗李治的后代。关于古村李氏,还有这么一个传说广为流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说,元至正年间(公元1341~1368年),古村李氏先祖一宏公为避战乱举家迁徙,随带的还有一群鸭子。一日路经庵下潭,鸭子吃饱、喝足后,怎么赶也不肯上岸。因天色已晚,一宏公只得在当地借宿,受到原住民的热情款待。

可第二天、第三天,鸭子仍不上岸。一宏公好生奇怪,细看地形,正是“鱼住潭,人住湾”的极品风水格局,又感当地人的盛情相邀,便在此繁衍生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氏一族迁居古村后,深受原住民的拥戴,建古村中心区域的宗祠“问修堂”,名字意在“修身齐家,和睦四邻”。

问修堂的前面是巨大的红米石门楼。门楼建于清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外侧门额阳刻“陇西世家”,内侧门额阳刻“雲擁金马”,

问修堂主体建于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砖木结构,悬山顶,封火墙。

问修堂内面阔三间,二井三厅,六根大圆木柱支撑着雕椽叠扣、三层八角藻井,柱下是云雕花边石鼓。

分布于问修堂四周的还有冰鑑公祠、乐野公祠、步云堂等一批明清建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还有宋初的云峰古寺,元初的映川公祠等古建筑汇聚于这一片青山绿水中;古牌坊、古民居、古家庙、古石街等古迹均为砖木结构,风火墙,悬山顶,遍布村子各个角落。

周边均饰以浮雕人物及卷草,古朴庄重,古韵悠扬。

一路走来,品一品宏公石井温润可口的井水,欣赏雕梁画栋、精致恢宏的接官厅等古色美景,你会发现画面的艺术感以及历史的厚重感早已被思绪演绎成了一部唯美的剧作。

夕阳洒下缕缕清冷的光线,百年古村,风韵犹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