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每年过了高考大关的高中毕业生来说,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是最开心的,三年甚至是十二年的寒窗苦读,只为了收获那片刻的喜悦,能够升入自己梦寐以求的高校,开始自由而丰富的大学时光。

而就在前不久,山东省曝出的几起考生被顶替上大学事件,却令不少学生和家长们感到揪心。担心自己也会明明成绩很好,却莫名其妙收不到录取通知书,并得到没有录取的消息。同时,今年又正逢疫情的影响,寄件的安全和消毒工作也备受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这些人们关注的问题,近日教育部发布了最新通知,作出了详细的解释和部署。

一、教育部最新通知

8月3日,教育部官网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2020年高校录取通知书寄递工作的通知》,通篇浏览内容之后,笔者认为可以用两个词来总结和概括:安全、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全主要指防疫消杀方面,要求在录取通知书的制作、存放、运输、投递等各个环节,都要做好消毒、确保安全,保证不会携带病毒,造成病毒传播。

到位主要指录取通知书原则上必须交到本人手上,由本人持有效身份证件当面签收,不得投递至自提点、门卫、收发室等场所。确有需要让第三方代收时,必须提供收件人本人和代收人双方的身份证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防止再次发生顶替事件?

关于“精准投递”方面,从这次强调的要求来看,要比以往更加严格、细致。这多少是受到了山东省近期曝光的几起“冒名顶替”事件的影响。这还只是公开曝光的,没有曝光或发现的,还不知有多少。

在这种悲剧事件发生的过程中,录取通知书莫名寄丢或被人代领是很重要的一环。只有保证受害者本人不会收到录取通知书,才能确保整个阴谋的顺利得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尤其在很多村镇等基层地区,交通不便利、物流不发达。因此常有老师、学校或其他一些部门集中代收的情况,这是造成“冒名顶替”事件的重大隐患之一。

因此,强调必须本人持证件签收,若代收必须持双方身份证件并做好备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和杜绝录取通知书在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他人代收、进而导致“冒名顶替上大学”之类悲剧事件的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网友:为何不能用电子版?

不过,也有不少网友表达了质疑:既然网课都能不分城乡得上了那么久,区区一张录取通知书,为何不能采用电子版?非要邮递纸质版,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不说,还容易出现差池。对此,笔者是这样认为的。

第一,学生和家长可能更青睐纸质版。纸质版真材实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比较有珍藏和纪念意义。同时,国人向来对各种证书有情结,从小到大、从大到老,我们一直都在为获得各种证书而奔波、喜悦。就连工作后参加个3天的干部培训,都要发一本红彤彤、金灿灿的结业证书,更不用提奋斗12年所为的大学梦,不拿到一张能捧在手心的纸质通知书,怎不令人遗憾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电子版也不是绝对安全,可能带来新的隐患。比如,要查看和下载录取通知书时,必然需要登录。或通过用户名和密码,或通过手机号接收验证码,若是忘记密码,也需要用手机或邮箱找回。因此,账号同样存在被黑客攻击、密码泄露、手机号盗用等安全隐患,而这些隐患若要防治起来,难度更大、成本更高。

第三,电子版在技术落后的贫困地区仍然无法普及。都说高考是最公平的事情,因为它力求对所有人都公平,使地域、技术的差距不成为问题。而现阶段使用电子版录取通知书,恐怕还无法兼顾到所有考生的实际情况。比如会有特困、或无网络信号覆盖、或信号极不稳定的地区的考生,无法通过电子渠道及时获取录取通知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现阶段继续邮递纸质版录取通知书,仍然是最现实、最经济、最好管控的途径。最后,提醒各位考生最好用手机号注册并实时关注邮政动态,这样在有寄件消息时会及时收到通知,确保安全顺利地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