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上热度为何这么高,看样子微博女人挺高兴的。她们在高兴什么?她们值得高兴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了这个问题,本着求实的精神,查了资料发现这个问题基本属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产业频道上面这个图虽然不错,但是还不够直观,于是画出如下的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两个图说明2005到2017年,我国男性比女性多2400万-4000万。而在2005年2006在在峰值4000万,而在2012年达到低谷2400万。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我国的男性比女性多3000万左右基本上是我国的近15年来的常态,而微博把这个现象炒来炒去没有什么新意,只是鼓吹了一系列的不婚主义。

为什么说不婚主义,因为等着这3000万中的钻石王老五和不婚没什么区别。优质男性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都属于稀缺资源,并不会因为这个人数的增减有太大的变化。

微博热搜「中国男性比女性多 3000 万」热度高的原因是:它鼓吹了女性不将就的择偶观念。而女性也吃这一套,因为她们更喜欢玫瑰色的梦幻人生。

就像《三十而立》的林有有明明知道许幻山有老婆有孩子,还要诱惑许幻山出轨。你真的按照这个超过多少万的人来找对象,你可能会错过月亮,也会错过星星。因为按照国务院发文说明,2020年我国还有六亿人的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你想想什么概念,这意味着我国直接就有接近一半的人都被pass掉了。剩余你选择的只有8亿人。2018年我国中国人口年龄分布情况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人口年龄分布情况(图片来自中国产业信息)

在这些年龄段中,如果说你的取向基本正常的话,你的取向年龄段应该在20-45岁。这八亿中要除去一半,年龄不合适的。现在剩余4亿人。

这四亿人还是16-59岁的,总共是44岁的年龄差。仅仅18-45岁的27个年龄比较合适,再除去一半,剩余2亿人。

这2亿人,就是所有适合或已婚的人士。如果已婚的占比为一半一半的话,那么就剩下1亿人了。

这一亿人,就按照你说的女生比男生多3000万吧,那就是6500万和3500万的对比。那么6500万如果按照二八定律,只有20%的有钱人或者条件不错的人有可能进入到你的候选名单,那么此时剩下1300万。看到了吗,所以我得到的结果是3500万的适龄女青年都把目光盯在这前20%上(1300万人)。

你说这个竞争激烈程度如何?其实不是你一个人从3000万人种选择,而是3500万和你一样想要高攀的人在激烈竞争这1300万人。

所以数学如果学得好,我们就能够迅速辨别事情的真相。毫无疑问,虽然数据是真的,但是关于这个女性比男性少3000万人就意味着寻找到优质男性结婚的概率大的结论明显是错误的。

如果把目光这样看的话,不婚或者凑合、拉郎配样子的晚婚是大龄女青年的必然选择。为什么高兴,那是因为如果选择多了,我们自然会高兴。就像菜市场买菜,菜的种类多,优质,我们自然会高兴,没有什么特别的。同时反映了女性在择偶上的天真和非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