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

应仁大乱:绝代智将细川胜元与日本战国时代的序幕

细川政元出生于文正元年(1466年),父亲是“三管领”之一细川胜元,母亲则是山名熙贵之女、山名宗全的养女。因为这层关系,细川政元出生后就被冠以“聪明丸”小名,这是细川京兆家家督代代相传的名字,宣示着细川政元的继承人身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细川胜元

细川政元出生的第二年,也就是应仁元年(1467年),应仁·文明之乱爆发。细川政元的外祖父山名宗全组建了西军与其父亲细川胜元组建的东军在京都展开激战,由于细川家与山名家陷入战争的缘故,细川胜元废掉了细川政元的继承人之位,迎接了细川野洲家的细川胜之为犹子,准备将其立为继承人。

不过,随着应仁之乱的推进,原本是盟友的山名家与细川家逐渐厌恶了战争。为了与西军主力山名家议和,细川政元再度被立为了细川家的继承人,向山名家示好,山名家随即也开始准备与细川家和谈,山名宗全退位隐居,将家督让给孙子山名政丰。

文明五年(1473年),山名宗全与细川胜元相继去世,细川政元正式继承了家督之位,年仅八岁而已。按照前例,由细川典厩家的家督细川政国辅佐他处理政务。次年,山名家与细川家达成和睦,西军的主将摇身一变加入了东军,此后西军的主力便变成了畠山义就与大内政弘。

文明十年(1478年),十三岁的细川政元元服,八代将军足利义政亲自下赐偏讳,这才开始使用细川政元的名字。细川政元的父亲细川胜元长于调略,细川政元与父亲比起来则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此时应仁之乱虽已结束,但是地方上畠山义就、畠山政长的战争仍旧在继续。畠山政长是父亲细川胜元的盟友,但是其军事能力却比畠山义就差了几个档次,导致畠山政长方虽然占据着大义名分,却始终无法消灭“朝敌”畠山义就。两畠山的战场逐渐由大和国、河内国转向了京都所在的山城国,为了征集民夫与兵粮,两畠山不断地侵犯山城国的村落与庄园,给当地的住民带来了巨大的灾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明十七年(1485年)十二月,山城国的民众们终于忍受不了两畠山的战争,缔结了“国人一揆”,驱逐了畠山政长与畠山义就。此后,国一揆不再接受守护的统辖,自己制定了《国中掟法》推行山城国的自治。不过,这次“山城国一揆”表面上看起来是国人众不堪重负发起的“起义”,实际上国一揆的主要成员“国中三十六人众”里的大部分人都是细川京兆家的家臣出身。也就是说,细川政元在幕后操纵着国人们,最终成功地将三管领之一的畠山家的势力驱逐出了山城国。

长享元年(1487年),由于近江国守护六角高赖侵蚀了幕府的“御料所”(直辖领),九代将军足利义尚决心出阵近江国,讨伐六角家。幕府军的主力由幕府将军的直辖军队“奉公众”以及细川政元、斯波义宽、富樫政亲等守护大名组成。

足利义尚与文化人父亲足利义政不一样,是一个武德充沛幕府的将军。大概由于以前足利义政处置地方守护软绵绵的态度,六角高赖一直都不重视幕府的警告,直到幕府组建了讨伐军以后,六角高赖才慌忙地派出使者前往管领细川政元阵中请求调解。细川政元也不想兴起战事,但是幕府将军的意愿也不是自己能够左右的,因而只能回复六角家道:“先前多次劝说,你也不听,如今是自作孽不可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细川政元

在幕府的攻击之下,六角高赖很快就放弃了抵抗,流亡甲贺郡。不过,足利义尚为了摆脱父亲足利义政、管领细川政元的影响,一直停留在近江国而没有返回京都,足利义尚所在的“钩之阵”,也成为了当时室町幕府实际上的行政中心。不过,由于长期出阵在外负担过重,斯波义宽很快就率领军队返回了尾张国,富樫政亲也因为领国闹起一向一揆而撤军,再加上足利义尚本人沉迷酒色,没多久就在钩之阵暴毙而死。

足利义尚去世时只有二十五岁,没有留下子嗣,室町幕府的将军之位便空了出来。此时有权继承幕府将军位置的,分别是足利义政的两个侄子——应仁之乱时西军之主足利义视之子足利义材、堀越公方足利政知之子香严院清晃。

细川政元自然是不喜欢曾经细川家的敌人足利义视一系,支持香严院清晃继承将军之位,但是足利义尚的母亲日野富子却不这么看。足利义材的母亲日野良子是日野富子的亲妹妹,日野家代代与足利家联姻,靠着这层关系成为公卿阶层中的一霸,如果让没有日野家血统的香严院清晃继承将军之位的话,就将改变这个传统。因此,在日野富子的支持下,幕府最终立足利义材为新任幕府将军。

可惜的是,足利义视、足利义材父子根本就不买日野富子的账,日益骄横,丝毫不把日野富子放在眼里。为了打击足利义材父子,日野富子将已故的足利义尚的住所小川御所让渡给了香严院清晃,在京都引起了轩然大波——日野富子是不是想改立香严院清晃为幕府将军?得知这件事之后的足利义材立即收买了京都的一批地痞无赖,将小川御所砸毁,与日野富子产生了对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野富子

延德三年(1491年)四月,为了要宣誓自己幕府将军继承人的身份,足利义材下令再次出阵近江国,此次响应幕府号召前来的大名多达十余家,人数远超前将军足利义尚时代。足利义材任命细川政元为幕府军前锋,又命赤松政则、武田元信为“军奉行”,负责指挥军队。可是,作为前锋的细川军在这次出阵中由于孤军深入一度被六角军打得大败,最终靠着赤松政则等人的援军才挽回败势。细川军的失利让足利义材产生了“细川政元也不过如此”的错觉,开始轻视细川京兆家。

明应二年(1493年)二月十五日,尝到了出征讨伐逆臣甜头的足利义材决定讨伐畠山义就之子畠山基家,率领幕府军出阵河内国。幕府军的组成与前次六角征伐时几乎没有两样,说是几乎,其实就是少了细川政元为首的细川京兆家。

就在足利义材离京后的四月二十二日夜里,细川政元、日野富子以及伊势贞宗联手发动了政变,将香严院清晃接到了细川京兆家的宅邸之中,下令废掉足利义材的将军之位,拥立香严院清晃为新任幕府将军,也就是足利义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应政变

“明应政变”发生以后,许多在河内国参阵的大名、奉公众纷纷离开,返回京都归降足利义澄与细川政元。足利义材与畠山政长笼城抵抗一番以后,畠山政长自尽而死,足利义材则放下武器投降。

细川政元发动政变的理由之一,便是足利义材穷兵黩武,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大名们普遍的厌战情绪。除了已经讨伐成功的六角家、正在讨伐的畠山尾州家外,足利义材还准备出征越前国,讨伐朝仓家。讨伐六角家是因为六角家侵占幕府、寺社的领地,这无话可说,可是讨伐畠山尾州家、朝仓家均是足利义材擅自答应畠山政长、斯波义宽的,这两家大名在当时实力强劲,即便能被顺利讨伐,真正获利的也只有畠山政长和斯波义宽,其余参阵的大名能够分到的蛋糕则非常有限,所以大家都不想再打仗了。

政变之后的细川政元成为日本炙手可热的人物,甚至被人称为“幕府的半将军”,可是就在细川京兆家如日中天的时候,却开始出现了不稳定的现象。

本文作者:北条早苗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