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成绩公布以后,各省份的高考状元也相继出炉,很多家长都在关注他们的教育经验和家庭背景,并期待自己是否可以效仿。

其实,一个孩子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人,从他出生的那一刻,从父母都是怎样的人、持有怎样的观念中,就已经大体上决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高考状元多出自怎样的家庭和成长环境

那么,什么样的家庭氛围最容易造就高考状元呢?我们先来看下今年的几位高考状元的例子。

重庆理科状元谢欣颖,据悉父母都在医院工作;重庆文科状元刘益涵,父母都是小学老师;湖北理科状元唐楚玥,父亲是大学教授,母亲在公司里做财务总监;山东高考状元孟令昊的父母都是山东大学的毕业生;江西理科状元伊天骥,父母都在当地的新华书店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此可见,高考状元通常来自那些中产阶级家庭,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社会地位也都不错,但往往不是顶尖的富豪精英,更非底层劳动者。

此外,还有一个特点,高考状元中很多是来自地级市甚至县城的高中。按理说省会和副省会级城市汇聚了最好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重点高中数量也最多,往往考上985/211高校、一本院校的学生比例或绝对数量都是最高的,状元本来也应该被包揽才对,但往往排名最高的学生中间,经常会有几位来自那些地级市甚至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为何状元多出自中产、高知家庭?

因为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产阶级父母,懂得读书的重要,但也在职场中尝尽了人情世故。因此,他们会重视孩子的学习,但也关心孩子的心理和性格养成,顺其自然,不会过分逼迫孩子

像那些做了医生、大学教授、公司高管的父母,基本上学历也都不低;而即便是小学老师,在那个年代就能读师范的也绝非凡人,甚至比考综合性大学都难。因此,他们往往都比较有文化底蕴。

然而,作为中产阶级或中上层阶级的他们,在各自的行业、单位又并非一把手,从基层一路爬到中层,40来岁的年龄,既要让上级满意,又要团结同级部门和同事,也要用好下属,可以说非常不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中低层和富豪阶层的孩子,为何很难出现高考状元

从事中低层劳动的父母,往往容易过分崇拜学历的重要性。因为在自己的工作中过于辛苦,而且很容易受到各种压榨,因此希望孩子能够出人头地,不要像自己一样悲催。同时,在孩子教育中,又容易过于严苛,缺乏慈悲心,因此往往会非常严厉,甚至逼迫孩子,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

而富豪阶层的孩子们,之所以不会有高考状元,甚至排名出现在前几位,是因为他们大多培养路线不同,压根就不会参加国内高考。要么初高中就已经留学,要么在国内读国际学校,大学时再出国。

高考太辛苦、压力太大了,有钱人是不屑于让孩子在国内吃这种苦的,毕竟成才的道路很多,没必要让孩子跟“中下层”人一起参加这种残酷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