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中国,各派军阀对立割据,互相攻伐,导致整个北洋政府社会现象紊乱之极。社会政局动荡,经济衰败,社会混乱,阶级矛盾尖锐,军队之中频繁的兵变正是这一时期社会各阶层矛盾的直接体现。

所谓兵变,就是军队的哗变、骚乱与起事。北洋政府时期的军队变乱,其次数之多,频率之快,蔓延之广,所造成的损失之巨大在历代中国都是十分罕见。仅在民国初期,1912年—1923年这十余年之间,就一共兵变179次,实在骇人听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河南,政治上腐败严重,官吏只知以权谋私,买官卖官,军政与民政长官更易频繁,政治局势动荡不已;经济上省内水旱灾害频发,加上连年战乱,兵连匪结,军费激增,河南省内经济堪称窘迫,民众不堪其苦。

军事上,因河南战略地位重要,十余年间,北洋军阀之间历次战争无不波及河南,小规模的战争与兵变更是数不胜数。省内军队派系错综复杂,驻军人数连年增长,最高可达30余万人,冠绝全国各省,这一时期的河南“年年打仗,遍地皆兵”,人民饱受战乱之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社会动荡,河南广大农民为了生存聚众为匪,河南遍地皆匪,沦为了土匪王国。其兵变更是频频发生,据不完全统计,1912年-1927年间,河南省共发生了62次兵变,其发生次数之多,规模之大,对社会造成的损害在民国时期都是罕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南自赵倜时代开始,军政首脑便皆由军阀担任,“以军代政”的政体导致军阀直接掌控了省内的军政大权,成为了河南的土皇帝。在省府,既不搞文治,也不搞法治,只搞军事专制是军阀统治地方的特点,军阀肆意干涉河南政事,民政官员仅为军阀眼中的筹划粮饷的工具而已。

1920年张凤台在接任河南省长之时,发现“内而厅长,外而道尹,都是督军一派......大权旁落,也只好坐拥虚位”。又因张凤台“不管多事,不与人多争权力,故其后三易督军,而能安居省长之位”,省长一职成为了督军眼中的摆设。军阀在省府任意干预政治,无视规则与法律,使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河南地方政局动荡不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地方,军阀随意委派官员,导致省府所委任的官员无法接任,省府政令仅能传达于开封一隅,在地方难以施行。民国时期河南地方县知事之中有大部是军阀强行安插到各县之营长、连长、书记官甚至马弁、差弁等,时讽之为“武知事”。

张凤台自嘲到:“河南仅108县,而携荐牍者纷至沓来,如欲使之久于其任,恐尽全国之二千余县,由我一人支配,尚嫌粥少僧多”。有的县甚至甚至同时一县知事,而有督办委派者,有省长委派者,又有师长司令委派者,于是发生一国三公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军阀对地方政权的控制,地方县知事走马灯一样地轮换加剧了政局的变化,政局的变化又促成了县知事的更替,二者形成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使得北洋政府时期河南的政局更加动荡。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河南政局不稳,而动荡的政局也直接导致战争频繁,经济凋敝,社会不稳,整个社会的矛盾不断激增。

1920年河南易督风起,吴广新率军进入河南,妄图争夺豫督之位,不久吴军在信阳兵变,信阳商民损失财物百余万之数。易督风潮平息不久直皖战争爆发,驻洛阳之皖系西北军趁势兵变,祸乱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河南督军赵倜倒向奉系,赵倜战败之后,其麾下诸军队溃散,河南一时之间到处乱兵四起,兵变不止。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直系战败,吴佩孚与张福来败逃,直系其余溃军趁机祸乱河南。

1920年后,河南地区政争不断,战争频发,河南也陷入了兵变的高发时期,1920-1927年间,河南共发生了52次兵变,政局的动荡也成为了刺激兵变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