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是当今最为前沿科技的奠基石,决定着诸如人工智能、5G、量子计算机等一切信息技术是否领先的命运。在数字化转型与人工智能时代,芯片产业的强大与否决定着一国的经济、军事竞争力,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美国商务部明确表示:“美国设备的芯片企业在没有美国允许的前提下不得跟华为合作”,其实不仅针对华为,就在2020年的中旬,美国德州仪器的TI制造厂接连取消了中国的代理,TI对于中国手机用户来讲显得十分陌生,殊不知他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国防、航天、平板电脑、台式电脑、CPU,几乎所有的电子市场都有他的影子,虽然对手机的影响不大,但他自身属于研发CPU、GPU的顶级国际企业,所以他在全球电子领域产品的发展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9年,TI企业的全球利润就超过150多亿,其中有三分之一是中国市场给予的,而中国每年为芯片支付的进口费用就达到3000亿美元,这是世界上最庞大的市场需求。

TI企业削减中国代理商的行为,引发了芯片市场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美光科技也开始收缩中国市场,美光科技也是高级半导体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先供应商之一。尤其是储存器芯片,手机生产商对其依赖程度非常大,因为存储器芯片是智能手机芯片中最关键的部件。

前有华为,后有TikTok,如今中国各大高科技企业几乎一夜之间都上了美国的黑名单。

面对未来的不稳定危机,中国手机厂商开始未雨绸缪,实施大规模的提前采购和囤积,然而这种做法造成两个结果:

第一,中国本土手机价格优势没有了,中国手机成本大多数都是芯片,芯片制裁就是对中国电子产品的围猎行为。

其次,终端企业苦不堪言,手机芯片成为行业稀缺产品,涨价不是,不涨价也不是。

手机破局是芯片,行业破局的关键却是半导体

半导体,陌生又熟悉的行业,现代化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日本半导体产业最辉煌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全球前10名半导体企业中日本占据6席,1987年日本半导体企业在全球市场所占份额甚至超过50%。但到2019年,日本半导体企业在全球市场份额萎缩至6%,半导体企业也仅有东芝勉强进入世界前十。

1980年日本在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技术上取得突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半导体生产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针对日本在半导体领域的崛起,

  • 1970年开始,美国不断从知识产权、贸易规则、国家安全上打压日本半导体企业。
  • 1982年美国商务部开启对日本半导体的倾销调查;
  • 1984年美国制定《半导体芯片保护法》,为美国企业对日本企业发起侵权诉讼提供法律依据;
  • 1985年,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SIA)向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就日本半导体倾销提起301条款起诉。
  • 1986年签订《日美半导体保证协定》,扩大外国半导体企业进入日本市场的机会,监控日本向美国以及第三国出口半导体的价格等。
  • 1987年,美国以外国半导体企业进入日本市场机会不均等和日本在第三国市场倾销为由,单方面宣布对从日本进口的电脑、彩电等征收100%惩罚性关税。
  • 1991年日美达成的《第二次半导体协议》则明确规定,把外国半导体产品在日本国内市场份额提升至20%以上。
  • 1993年美国重掌半导体霸权,延续13年的日美半导体战争在1996年《第二次半导体协议》到期后宣告结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半导体之战,日本的战败是必然的,也是无可奈何的,道理都懂。

中国最大的优势:主权独立的强大国家

此次“半导体发展政策”值得关注的有对半导体制造企业的税制优惠。政策指出,从事15年以上相关业务,并对拥有28纳米(nm)以下工艺技术的企业最多免除10年的企业所得税。对于拥有28纳米以上、65纳米以下工艺技术的企业,最多可以免征5年的法人税。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发布免征十年企业所得税,洛图科技(RUNTO)认为,此次政策力度之大,在中国以外的国家包括美国,韩国是无法想象的。虽然半导体产业未见得立竿见影的获得效果,但长期来看,迟早会受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针对美国政府以知识产权、贸易规则和国家安全等借口对中国企业进行打压,日本国内很多人都自然联系到日美半导体战争、“东芝机械公司违反‘巴统’规定事件”等,认为这是日美半导体战争的重演。

日本电子器械产业新闻在一篇题为《美中贸易和高科技战争如何发展?回顾日美半导体摩擦》的文章中说,在日美半导体摩擦中,日本作为战败国从对美外交和贸易政策等总体判断,屈服于美国的压力。与之相比,中美这样的世界经济大国之间的冲突,必将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持续关注。(摘自日本国内对美挑起半导体战争记忆犹新)

高通游说美国向华为出售5G手机芯片

高通,高通有近三分之二的收入来自中国市场。部分中国手机生产商的增长速度位居世界前列,中国也是5G标准设定过程中的一个参与者,且实力日益增强。作为美国的上游芯片研发国际企业,众所周知,高通的主要收入来自两个部分:卖处理器、向手机厂商收取专利授权费(即"高通税")。而且后者的利润率则远远高于前者,举例来说,2017年高通卖处理器获得的利润率为17%,而收取"高通税"获得的利润率高达80%。中国的小米、vivo、OPPO等一众手机制造商均都向高通支付了专利授权费。对于高通而言,中国市场是其不可忽视、业务占比极大的市场。(摘自高通公布最新财报:净利润跌三成,好日子到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通,游说美国的行为不要感情用事,所谓无利不起早,商人的善还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上,所以国人不要以为高通在示好。

高通在美国的影响力会有多大?

这个谁也不知道,只知道有一家新加坡企业博通想收购高通,后来因为美国政府的插手,收购被迫失败。

何况,日本血淋淋的教训已经让中国醒悟,自身不强,任何的洽谈都是没有价值的。

切问,美国打压的日本半导体企业的时候,日本难道没有想出任何办法,求爷爷告奶奶,以身饲虎的事情做的不必中国多,可结果呢,一份广场协议,将13年的努力化之无有,被揍的满地找牙。

高通游说美国,不是善意的举动,长远地讲,延缓中国半导体企业的发展,为以后的进退留下空间,往近的说,高通三分之二的收入不能说放弃就放弃,更何况,高通非常明白,中国不是日本,中国是一个政治、外交、文化、经济、技术等全面自主的国家,任何影响对中国几乎都是无害的,当然,我们也不得不为高通点赞,虽然高通带有私人目的,但这个目的是中国可以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