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 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标志着朱明皇朝对全国的统治正式终结。李自成在北京建立政权之后,北京城内的官员投降者比比皆是,一时间“委身于贼”者充斥于李自成的临时朝廷之上。正值君死国灭之际,离北京城不远的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却选择了一条不同于投降者的复明之路。

明清易代之际,吴三桂的政治抉择与作为,深刻影响着明清之际的历史走向。吴三桂占据了军事要地山海关,既是清军入关的必经之处,也是李自成防御关外的重要战略基地。在明朝覆亡之后,吴三桂没有选择投降李自成,孤军无援的情况下,选择与清军进行合作,乞师入关,以报崇祯自缢之仇,与清军联合击败了李自成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三国乞师于清,虽以忠于明室为号召,以复仇于李自成为目标,但清军也没有完成与吴氏所初定的合约。吴三桂虽然联合清军战胜了李自成,但是清朝却定鼎中原,占据北京,朱明宗室只能在江南偏安一隅,以南明小朝廷苟延残喘。更重要的是,吴三桂在清军后来与南明的战役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杨士聪本人,是甲申之变的参与者,对吴三桂乞师于清而求取合作的行为,不但不表以认同和同情,相反却横加指责,贬低吴三桂乞师复国不成,却祸及全家。西不能讨贼,东不能守关成为吴三桂的标签。吴三桂乞师于清,虽赶走了李自成这等“逆贼”,却又引来了清军的入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朝统治确定后,有人记载吴三桂曾经有意投降李自成,只是因为爱妾陈圆圆被逆贼所夺,从而怒而与李自成决裂,引发了山海关之战的爆发。陈圆圆成为牵动历史进程的决定性人物,吴氏的诗作也给后世留下了无尽的遐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这一名句到现在都很有市场。

吴三桂发动三藩之乱,已然站立在了清朝统治的对立面,其杀害永历皇帝,更是不被同情明皇室的明遗民所谅解。双重的“政治污点”使得吴三桂很难摆脱士人的不齿与唾骂。吴三桂在发动三藩之乱时,明确打出反清复明的口号。为了消解吴三桂的反清复明合法性,康熙皇帝开始在吴三桂乞师问题上做手脚。

逆贼吴三桂,值明季闯贼之变,委身从贼,寻以父死賊手穷蹙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三桂发动三藩之乱,可以看作是吴三桂与清朝关系的重要转折点。在此之前,吴三桂乞师于清,帮助清朝入主中原,成为清朝定鼎江山的重要力量。清朝则一方面对吴三桂礼遇有加,同时给予其封疆大权。而这些,随着三藩之乱的爆发,而彻底改变。无论是基于现实的政治考量,亦或是对叛逆之贼的道德鞭挞,清廷都需要将吴三桂放在舆论的洼地加以审判。

在山海关之战前后,为什么无论清朝官方代表多尔衮,亦或南明官方代表史可法都将吴三桂乞师于清,定义成合理且值得认同的事件呢?通过对甲申之际清朝、南明、农民军三方彼此对立且复杂的政局态势的分析,能够更好的理解吴三桂在三方之间的不同的作用,也能够理解吴三桂乞师对于清朝与南明的意义。

吴三桂是当时政局上一支举足轻重的武装力量,能够一定程度上影响甲申之际的历史进程。在当时的政治态势下,承认吴三桂乞师的正当性,对于清朝与南明来说都有其合法性与正当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清军方面,清军入关,是接受了吴三桂的恳求而来帮助明朝报仇,是帮助明朝收复故都。吴三桂乞师,与清军入关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否定了吴三桂,否定了吴三桂乞师于清,则清军师出无名,并不利于其对中原的攻略,也不利于清军拉拢在中原的汉族士大夫。

在清军尚未对全国取得统治权,各地统治都没有稳固的情况下,承认吴三桂乞师于清,就等于将清朝放置在了为明复仇的正义高地,从而进一步为拉拢汉族武装,剿灭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军提供了合法性依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站在彼时南明的立场而言,统治集团内部对待农民军和清朝的态度是不同的。毕竟崇祯皇帝是因为农民军占据北京而自刎于煤山的。对他们而言,导致崇祯皇帝与明朝灭亡的第一祸首是农民军,从当时他们所采取的对应战略而言,南明朝廷内部主张联清灭寇是占据了上风的,大多数人是将农民军的危害看得比清朝更为严重。

史可法在给多尔衮的信中,将吴三桂乞师看作是“大将军吴三桂假兵贵国,破走逆成”也就在清理之中了。史可法通过对吴三桂乞师于清的认同,一方面想与清朝达成合作,共同对抗农民军,同时也是为了否认吴三桂投降清朝,以借兵于清,来消解清军入关,占据中原的合法性。以历史来看,吴三桂乞师于清,更多是充当了郭子仪借兵回纥,而不是有类于投降外族。援助明朝的清军,终归有退回关外的一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三桂在清军入关之初跟随清军四处平定各地农民军武装和南明政权的军队之时,朝廷需要吴三桂的效力和军事帮助,因而对吴三桂礼遇有加。最高统治者册封吴三桂为平西王,给其以隆重对待。在此背景之下,吴三桂的叛明之举,并未受到统治当局的批判,也没有责难其违背忠君大义的背离道义。

但是随着吴三桂发动三藩之乱,严重破坏了清朝的统治基础,有清一代关于吴三桂的评价也就必然走向了负面。以乾隆朝下令修撰以吴三桂发动三藩之乱为叙述中心的《逆臣传》为标志,吴三桂被彻底形塑为同时背离明朝和清朝两个政权的逆臣。乾隆帝力图实现其对降将非忠义化的贬低,警告汉人武将,背叛清朝的武将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从而起到震慑人心的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三桂在山海关之战前,是有功于明的边镇武将,对明朝抱有忠心,拒绝了来自清朝的多方诱降;山海关之战前后,明朝被灭于李自成之手,吴三桂也没有选择投降李自成,而是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与清朝合作。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吴三桂之所以与其他降将不同,与他杀害永历皇帝、发动三藩之乱关系尤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