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家做鞋

文|刘春明

2020年过了一个特殊的春节,从大年初一开始,随着新冠疫情越来越严重,全国各地封城封村封小区,我和父母住的小区虽只隔一条马路,但从大年三十吃完年夜饭后我在分配的小区值班,一直未能与母亲见面,只是在电话上询问一下身体状况,正月初十那天母亲打电话说想我们了,自己生了手工豆芽,让我到小区南墙的铁栅栏处取。母亲给我递豆芽时,还递给我两双家做布拖鞋。母亲笑着说:“从初一到现在,每天吃了睡、睡了吃,实在是无聊,看到快手上每天做这做那,我也生了点手工豆芽,又用旧衣服给你们姐弟几人做了布拖鞋,你那双布拖鞋穿了好几年了,我又给你做了两双新的”。拿了母亲做的布拖鞋往回走,思绪百千,让我不禁想起小时候母亲做的家做布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做布鞋属于河套布艺的一种。提到家做鞋,50岁左右的农村人一定不陌生,因为当时受经济条件所限,家家户户每个人穿的鞋都由自己做的布鞋。记得我五六岁的时候,农村还没有通电,母亲总是在把家里收拾停当后,晚上领着我们姐弟三人,手里拿着针线活到村里一户人情好的人家,和村里的邻居围坐在油灯前,一边拉家常,一边做针线活,其中做布鞋是用时最多的。因为家中五口人,一年四季的单鞋、棉鞋二十多双,全靠母亲夏天农闲时和整个冬天做好。

当时做的布鞋包括鞋底、鞋面都是纯手工的。首先要准备纳鞋底儿的麻绳。麻绳是每家每户自己地里种的麻到秋天割下来,放到村东头的沤麻坑里,在水里沤上几个月,等到冬天上冻时,再把麻杆从沤麻坑里捞出来,麻就从一根根又细又长的白色的麻杆杆上剥下来,母亲放在小腿上,手上唾着唾沫搓成细细的麻绳,用一个小棍儿绕起来,汗水滴进麻绳中,母爱也融在这麻绳里。接下来就正式做布鞋了,做鞋前需要先打“铺衬”,“铺衬”是做鞋底、鞋帮的主要用料。打“铺衬”用的东西就是一家人不穿的旧衣服和一张报纸,还有用勺子搅的面糨子(面粉加水稀释煮沸),把报纸平铺在炕上,报纸上刷一层糨子,然后把旧衣服上结实一点的布子剪下来,剪成正方形、长方形或菱形,拼接平铺在报纸上用糨子把它们一层层糊起来,如此粘上三四层就可以了,再放到太阳下晒干。母亲说起做“铺衬”,总要提起一件可笑的事儿。

有一年冬天,母亲用大勺子熬了一勺子面糨子准备打“铺衬”用,可等母亲从凉房把旧衣服收拾好拿过来时,我和弟弟把勺子里的糨子用手抓的全给吃完了,当时我五岁,弟弟三岁,而且这种吃糨子的事还不止一次。长大以后,我的记忆力一直不好,于是母亲常开玩笑说可能与小时候吃糨子多有关系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母亲是个心灵手巧的人,所以家里的炕席子底下的杂志里,夹着很多报纸剪好的各种各样的鞋样,有男式的女式的,大人的小孩儿的,有单的棉的。由于母亲人缘好又乐于助人,家里又有多余的报纸(父亲当时是大队书记),村子里做鞋的人都到我家要鞋样或照着剪鞋样子,每次母亲总是不厌其烦地讲述怎样剪更合适,更美观。鞋底样子挑选好之后,照鞋底的样子,把“铺衬”剪下来,再用白市布把边给缝好,当时买东西是凭票的年代,大多数人家缝鞋边的白市布都不是自己买的,而是参加亲戚朋友的白事儿穿完的孝布,身上整块的被做成了被子的面,而孝帽子这种小块儿的就做鞋用了。

把五六层缝好边的“衬子”整齐的叠在一起,用准备好的麻绳开始纳鞋底儿,纳鞋底儿的工具为针锥子、顶针和穿麻线的纳底大针。先用针锥锥一孔,用顶针顶过一针,走的针线是沿外缘向内一圈圈收缩。纳几针,母亲习惯性地将针在头发上划两下,像是给针抹头发上的头油,以使针更润滑。鞋底平不平,经不经穿,全靠每针勒得紧不紧。纳好的鞋底,白底子上布满浅黄色的麻线点,形似椭圆形的锅盔上撒满的芝麻。

纳好鞋底再做帮子。单鞋帮,面子里子两层布。面子多为蓝布黑布,里子为白粗布。两层布刷糨糊粘为一片,晒干压平整,依鞋帮样子剪裁,缝边。棉鞋帮则在面子里子两层布之间铺棉花,用针线将棉花缝合在鞋里子上,以防棉花在鞋帮内走动。底、鞋帮缝在一起叫上鞋,上鞋时先用钩针把鞋底和鞋帮前后对齐固定好,然后要针脚匀称地沿鞋底儿从前到后慢慢上,上鞋既要手艺,又需力气,只有这样上出的鞋才又结实又美观。母亲做的鞋在村子里是最漂亮的,当时最流行的就是黑条绒松紧口的布鞋,母亲每年都给我们姐弟三人每人做两双换洗的穿。家做的布鞋夏天穿上透气又不臭脚,脚上即使不穿袜子也不出汗,而且是冬暖夏凉,穿着非常舒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做鞋就不用纳鞋底了,专门有卖的轮胎底和白塑料底,可这种底子做的鞋穿上都很滑,尤其是冬天,在冰上玩的时候,一不小心就被摔得青一块紫一块的。再后来经济条件好的人家过年也穿上杭锦后旗鞋厂(当地企业)制造的布鞋了,当时的杭锦后旗鞋厂的布鞋是很有名气的,能远销到北京、上海等地。所以能穿上杭锦后旗鞋厂的布鞋也是我们姐弟三人过年所期盼的。听父亲说当时乡里组织各村大队书记到上海采购凤凰牌自行车,有一个大队书记临回家要给老婆买个礼物,就买了一双布鞋,回来仔细一看,里面贴的商标是杭锦后旗制鞋厂的,真是闹了一个大笑话。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开始穿皮鞋、运动鞋,家做鞋就成为了历史,深深刻进了几代人的记忆中。后来我们姐弟三人也相继成了家,父亲母亲年纪也大了,在我们的劝说下,把30多亩土地承包出去,搬到城里住上楼房。可母亲是个闲不住的人,开始又给我们做绣花鞋垫和布拖鞋。绣花的鞋垫做的很漂亮,我们都有点舍不得往鞋里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初布拖鞋我有点不愿意穿,怕家里来客人取笑,母亲看出了我的心思,脸上露出了失落的表情。后来我为了哄母亲开心,就把布拖鞋拿出来穿上,母亲看到后像个孩子似的高兴了起来,脸上充满了成就感。虽然布拖鞋不太时尚,但穿着很舒服,自从我穿了母亲做的布拖鞋,就再没穿过从商场买的拖鞋,现在穿着母亲做的布拖鞋反而心里暖融融的,不觉得难看了。

看着这布底、布面一针一线手工缝制、又不算漂亮的花绒布拖鞋,心里感慨万千,71岁的老母亲依然惦念着儿孙的生活,总想着为我们做点什么。布拖鞋缝进了母亲无数滴汗水,缝进了母亲一寸寸的光阴,也缝进了母亲对子女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