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年来,关于中国教育公平的疑问似乎永远都没有定论,虽然生活中时有不公的现象,但教育作为寒门学子唯一可以通过努力实现逆袭的方式,如今也被蒙上了越来越多的阴影。

当新生代演员仝卓在网络上云淡风轻地说起自己伪造高考应届生身份的事情,甚至带着点沾沾自喜的意味,当农家女陈春秀被陌生人顶替了上大学名额自己却蒙在鼓里为高考落榜而自责,直到16年之后才在偶尔间得知真相……而这些并非历史遗留个例,南都记者日前检索发现,在2018年-2019年的山东高等学历数据清查工作中,有14所高校曾公示清查结果。经统计,有273人在清查中被公示,其中242人涉嫌冒名顶替入学,冒名顶替者获得学历时间为2002年至2009年。

更加令人义愤填膺的是,这只是偌大中国一个省份的部分数据,真实情况又如何呢,那些被别人窃取的人生和经历,要如何矫枉过正呢?

“没上过大学”成了陈春秀一直以来的心结,16年间,她先是做过流水线工人、餐厅服务员,因为学历不高尝尽了体力劳动的辛酸。结婚后,她一边做幼儿教师,一边自学成人高考准备重拾大学梦。

而那位顶替者陈某某,只是得到了停职,同时被山东理工大学注销学籍的惩罚,而所谓的注销学籍,实际上也是属于农家女陈春秀本人的。被偷走的人生,已无法轻易重来。

面对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破坏教育公平事件,当局除了对冒名顶替行为进行彻查严惩,努力揭开一桩桩尘封的冒名真相,同时进行受害者补救措施,重新建立起公众对于教育公平的信心。还要持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将教育过程中的各项关键环节做到监督透明、执行公正,从根源上杜绝既得利益阶层的把控和操纵。

与此同时,我们更应该意识到,“242人涉嫌冒名顶替入学”的背后,是远超过242个普通人与家庭被贸然改写的命运。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宁愿违法违规也甘愿冒着风险去取代别人的人生呢?深海教育认为,人群中善良的大多数不曾想过自己有一天会走到被众人唾弃的地步,究其根本,这与我国学历至上的社会氛围造成的利益驱使有着很大的关系。

教育原本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促进社会各阶层不断向上流动的角色,是普通人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如果普通人成才的教育体系足够多样化,而不仅仅是通过学历教育中的高考来定终身,由冒名顶替引发的破坏教育公平的现象将得到很大的改善,顶替者固然有错,但我们更应当思考的是,如何推动建设一个基于广大普通人多元化的成才成长路径,使教育的外围环境尽可能公平,至少要为每一个人改变命运保留可能性。

一开始,深海教育看到的确实是那些被传统的学历教育体系排除在外的人,他们大多随波逐流,失去了传统的求学成长路径,他们对于提升自我、适应社会的需求更明显也更迫切。深海教育鼓励这部分人进行针对性的工作技能提升,通过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来获得某个行业的通行证,不仅能够直接增加就业机会,还能收获安身立命的本领。

在行业内深耕多年,深海教育除在北京设立总部外,还在济南、武汉设立了分公司,未来将逐步辐射全国。目标培训群体也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扩大,主要课程包括经济师、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师专业、健康管理师等,涉及诸多热门行业,已经形成非常完善的现代化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定位于为每一个职场人“遇见更好的自己”而努力,并通过数字化平台的专业实力不断推动教育公平的实现。

深海教育认为,作为中国庞大教育体系中的一份子,协助处理好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公平问题是职业教育应当承担的重大使命与责任,针对当前教育资源在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以及其他不同类型教育之间的分配问题,深海教育希望通过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为广大用户提供个性化、互动化、智能化的在线学习体验,着重解决教育资源配置不公、教育领域特权垄断和利益交换等问题,最终推动建设“教育公平、人人平等”的现代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