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知青年代那个特殊的时期,或许大多数人的认知来自于影视剧,无论是《血色浪漫》还是《北风那个吹》,是《年轮》还是《银杏飘落》,无一不表达着当时知青们的那份热忱和艰苦,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只不过上山下乡运动发展到后来变了味,就逐渐被取消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解决城市中的失业潮危机,一共有过三次大规模的上山下乡运动,分别是1961年、1967年和1974年。年轻人移居到农村进行劳动再教育,也的确给农村带去了先进文化,增添了生产主力军,但他们的生活却过得异常艰苦。尤其是发展前期,那时的知青大都是自己主动要求下乡的,仅凭着一腔热血,在恶劣的环境中求生存。

傅索安就是第一个响应号召落户插队的女知青,她的命运在后来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但逃至境外,还做了前苏联的特工,但最后结局却是令人心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活跃分子傅索安

一、活跃分子傅索安

傅索安,于1949年出生于天津市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长相好又活泼,所以从小就十分招人喜欢。不过也因此造就了她爱出风头,惹是非的性格,这为她下乡后埋下了祸根。

正因为她是班级中的活跃分子,所以当全国掀起知青下乡再造的热潮时,她也是积极响应。仅三个月的时候,她的足迹就走遍了新疆、内蒙古和东北三省,最终在奇玛村落户,成为中国第一个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还因此认了一位干娘,为她后来越境提供了便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从知青到特工

奇玛村的旁边有一个鲍家庄,在这里,傅索安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改变。1958年,正值大旱年,两个村为了解决水源问题共同修建了一个小水库。然而这个小水库由于蓄水量有限,根本无法满足两个生产队的灌溉。于是双方就各起了心思,而一向爱出头的傅索安更想在此事上为奇玛村多争取些水源。

出发点是好的,但过激的言行从而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武力冲突,造成了鲍家庄5人受伤,其中3个人骨折,一人眼睛瞎了。这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严重的刑事案件,尤其是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傅索安不但要受到刑事处分,还要接受群众的批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8年,傅索安及其同伙被拉上台开始了批斗大会。大家都知道,批斗大会一般都是口诛,但也有人把持不住内心的激动会动手动脚。所以当批斗结束后,傅索安早已人是不人鬼不鬼。傅索安是什么人,常常站在云端,怎能忍受这种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因此她最终选择了逃跑。她从奇玛村到中俄边境,又从额尔古纳河逃到了前苏联。

九死一生的她在苏联,经受了站刑、电刑、灯刑及种种人身侮辱后,被送往特维尔谍报学校参加培训,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女特工。还曾经参与过震惊世界的“东京谋杀”案,后来潜伏于台湾,执行苏联的绝密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忏悔人生

三、忏悔人生

也许正因为之前所受的折磨,以至于年纪轻轻的她,身体就开始每况愈下,甚至还患上了肝病。身体的虚弱,导致她无法继续执行任务,只能回到苏联。有人说,人只有静下来,才能更好地思考,看到真正的自己。的确,傅索安也正是在休养期间,回想了自己的过往,不由得万念俱灰,最终于1974年选择了自杀,当时的她才年仅25岁。

多么美好的年纪,却用这种方式来结束自己,实属惋惜。不过,她临死前很后悔当年的所作所为,还在墙上用鲜血了一个大大的“悔”字,可见其内心的痛苦。但发生了就是发生了,一切都回不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结

或许大多数人都会认为是她的个性让她走上这条不归路。的确,她的个性很张扬,但同时她也是一个爱学习善思考的姑娘,这点从当特工就能看出来。而当年的械斗事件,结果都知道,但具体发生什么谁也不清楚,所以并不能一概而论。关于她的悔,你们认为是哪一件事呢?若当年她不逃走,又是怎样的人生呢?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