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使用到的剃须刀,它们的刀片是由马氏体不锈钢制成的。马氏体不锈钢是一种通过加热硬化过的金属,淬火后硬度较高,并且由于不同的回火温度而具有不同强韧性组合。除了用于制作剃须刀刀片以外,也用于外科手术器械、蒸汽轮机叶片、扳手和餐具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这种不锈钢刀片却总是用不了多久就需要更换。一个刀片在刮上几个星期的胡须后,就会明显变钝,哪怕它看起来依然很新。这是为什么呢?

关于“钝”是怎样的一种状态,也许每个人都能说出几句自己的理解,但是答案却不仅仅是这种众所周知的磨损。金属刀片不只会从锋利的边缘被腐蚀成圆形的边缘,在电子显微镜下的观察表明,当毛发被推向金属刀片上的薄弱之处时,钢屑会分开。并且一旦开始破裂,它就更容易散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现这一点的詹卢卡·罗斯乔利设计了一个剃须时间表。每三天,罗斯乔利就会用各种一次性剃须刀刮掉他的面部毛发。然后,他把这些剃须刀带到实验室进行成像,以追踪每次刮胡子时刀片的变化。这些影像的对比结果显示出每个刀片上都出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有C型切屑从锋利的刀刃边缘逐渐消失。

为了更好地了解像头发这样柔软的东西是如何“刮掉”不锈钢刀片的,他和他的同事们设置了一种设备来记录剃刀切割头发的超近距离特写视频。同时,他们还分析了刀片的分子构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发现,马氏体钢有一个致命的缺陷,而这种缺陷正是由使马氏体钢变得如此锋利的工艺造成的。当刀片在使其锐化的过程中移动过一个表面时,金属上就会形成微裂纹。这样一来,当一根头发在微裂纹处碰到剃刀时,裂缝就会变宽,碎屑就会脱落。

只不过它太小了,我们的肉眼是看不见的。这些碎屑的大小约为人类头发直径的十分之一。

计算机模型分析表明,有几个因素会影响刀片的碎裂程度。在用剃须刀时,除了由于刚好碰到了微裂纹处之外,与相撞时特定的角度也有关系,而且当制作刀片的钢材中的金属混合得不均匀时,头发的破坏性会更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知道了剃刀之所以会如此不经用的原因后,研究人员们就开始着手研制没有这种缺点的钢材。现在,他们已经为一种新的剃须刀制造工艺申请了临时专利。这种工艺有效地减少了微裂纹。

科学家们总是致力于研制出更好、使用寿命更长的新材料。虽然这样的剃须刀可能更贵,但它的使用寿命也会延长,可以节省更换成本,并减少一次性剃须刀对环境的污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能我们已经习惯了那些不经用的刀片,也习惯了用几次就扔掉,从来不会多考虑什么。但是,在越来越注重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我们其实应该多观察自己的生活中所接触到各种细枝末节的东西。随意丢弃掉一个用钝了的刀片然后继续上班很简单,但从改变小习惯做起也很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