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盆底肌和腹直肌恢复是宝妈们比较关心的两个问题,前者会影响到生活质量,后者可能直接改变你的穿衣风格,告别漏脐装、低腰裤。好多妈妈在生完宝宝后会变成“小腹婆”,那么需要注意了!这就是生完宝宝后腹直肌出现分离的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如初带大家具体来看看腹直肌分离的问题。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据统计,生完孩子有三分之二的人有腹直肌分离,1年以后仍然有三分之一的人有腹直肌分离;周碧华等对1462 例产后 6-8 周的产后女性研究中得出,阴道分娩腹直肌分离发生率为 60. 3%,剖宫产发生率为 70. 8%,2 次及以上剖宫产的产妇腹直肌分离发生率更高 90. 8% 。

腹直肌的作用:前屈脊柱、降胸廓、增加腹压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产后腹直肌分离原因:孕期增大的子宫会使腹壁扩张延伸,当两侧的腹直肌从腹白线的位置向两侧过度分离,且半年内未能恢复就形成了腹直肌分离。

遇到腹壁本身薄弱、或者双胞胎、胎儿过大、羊水过多、或者多次生产等情况,更容易发生腹直肌分离问题。

简单介绍腹直肌的作用以及引起分离的原因,下面带你了解这三个最关心的问题:

1 什么情况下需要做腹直肌修复?

1)如果42天复查时,医生已经告诉你分离了几厘米,且要求做腹直肌修复,那就不要犹豫了。

2)不了解腹直肌分离情况,可以通过下面方法自我测量:

仰卧屈膝,头肩部轻轻抬起,在脐上、脐下4.5cm处用手指垂直探入腹部。

①2指以内视为正常;

②2-3指为轻度分离;

③3~4指为中度分离;

④>4指为重度分离。

3指以内可以通过锻炼运动改善;大于3指则建议就医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腹直肌和盆底肌修复可以同时进行吗?

腹直肌有维持、增加腹压的作用,当做腹直肌修复时腹压也会随之增加,增大的腹压会让盆底承受更多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盆底肌恢复效果。

多数情况下建议:待盆底肌力量达到3级及以上时,同时开始盆底肌和腹直肌的修复。盆底肌较差的情况下,优先做盆底肌修复。

3 促进恢复的锻炼动作

核心收缩

平躺屈膝,双手放在腹部两侧,向内挤压,同时呼气收紧腹部肌肉,坚持5秒,吸气放松,重复30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坐姿收缩

端正坐姿,双手放在腹部两侧,向内挤压,同时呼气收紧腹部肌肉,坚持5秒,吸气放松,重复30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跪姿收腹

保持跪姿,髋关节和膝关节垂直,肩关节和腕关节垂直,吸气(小肚子放松),呼气(小肚子尽力收回)。如此重复,每组10~15次,每次2~3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仰卧抬腿

下巴微收,双手扶住右腿小腿上方,腰部紧贴垫子。然后吸气准备,呼气时右腿慢慢向远处蹬出,吸气不动,呼气慢慢把腿收回。也可换左腿交替进行。如此重复,每组6-8次,每次2-3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板支撑

时间越长越好,身体成一条直线,全程保持收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提示一点:以上的每个动作的核心都是收紧腹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