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拜把子”就让人想起耳熟能详的“桃园三结义”,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为生死与共兄弟。六七十年代,农村“拜把子”风靡一时,那个时候,机械生产没有现代生产设备这么完善,很多事情都需要大量的人才能够完成,例如秋收、播种、婚丧嫁娶等一系列事,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多好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那个年代的民风质朴,人与人之间拥有极大地信任,没有欺骗、隐瞒,所有人都很真诚,没有那么多的花花肠子。六七十年代的人们认为最能靠的住是兄弟姐妹,所以即使已经有了不少的兄弟姐妹,还是会找一些关系不错的亲朋好友结拜。因此“拜把子”在六七十年代盛行,这可以说明在那个时候很多重要的事情都离不开人亲力亲为,并且农村民风淳朴,人和人之间充满了信任,所以在六七十年代,农村“拜把子”风靡一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现在农村“拜把子”越来越少,我认为有以下3个原因:

一、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接触了外面的世界,打破了固有的传统思想

大城市工作岗位多机遇多,待遇也好,家里的青年劳动力外出打工,接触了外面的世界,改变了之前有兄弟姐妹就不会被欺负的狭隘想法,发现这种想法在外面的世界不切实际,出门在外最靠谱的还是自己,想要成就一番事业,被别人看得起,靠依赖他人是不行的,最重要的是要自己变得强大,从而“拜把子”就没有那么吸引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

机械化生产在农村开始普及,农业生产对人的依赖降低

以前十几个人要干一个星期的农活,现在通过机器,两三个人三四天就能干完。机器替代了一部分人劳作,有许多活儿不再依赖大量的劳动力,减少了做农活时的接触,人与人的联系就没有之前那么密切,长时间以来感情也就慢慢淡了,机械化生产的发展也是导致农村“拜把子”减少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

一系列诈骗手段进入农村,使得农村“人心惶惶”

现在一些诈骗团伙把他们的诈骗对象盯上了质朴的农民,这些农民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他们天性淳朴,没有那么多的防人之心,这让诈骗犯有了可乘之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在农村弄得“人心惶惶”,因此在农村人与人之间慢慢就有了防范之心,信任也开始瓦解,“拜把子”继而也就越来越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拜把子”六七十年代在农村风靡一时,但是在现代却越来越少,总的来说就以上3个原因。我认为农村“拜把子”越来越少的主要原因就是人与人之间存在的信任危机。人越来越富有,精神世界却越来越贫瘠。虽然现在农村不愿意“拜把子”,但是我认为不是真正的不愿意,因为谁不愿意多一个愿意真心待你的兄弟姐妹呢?只不过如今处处充满信任危机,通过“拜把子”遇到一个“对的人”概率太小了。但是我相信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会修复的,“拜把子”这种金兰结义的行为在将来在农村还是会风靡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