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星光熠熠,有着很多的人才。而不同人有不同人的成才之路,就像大哲学家所说,既要有天赋,又要有实力,更要去坚持。现代社会,也有很多天才,他们有很多的共同点,但最普遍的共同点就是年轻时就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比如田晓菲。你们13岁的时候正在做什么呢?也许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学习着初中的知识,也许已经肄业到社会上为了生活而奔波,而田晓菲13岁时已经接到了北大的录取通知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在常人看来,也许是不可思议的。不说13岁时去北大读书,很多人穷极一生也无法实现自己去北大的梦想。不过北大,在田晓菲眼中,是一个一定会去的理想校园,只是她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在这么年轻的时候,就实现了这个目标。这一切,和她的家庭环境有关。她的父母是文字工作者,家庭书香氛围浓郁,这让她在很小的时候就接触了文字,并爱上了文字。随着年龄增长,她的文学天赋越来越锋芒毕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13岁时,北大的西语系因为她诗歌创作获奖并结集出版,破格录取了她。她因此成为北大的学生。她在北大求学四年,大三的时候,正逢北大90周年校庆,她于是写就了一篇广为人知的散文《十三岁的际遇》,来表达自己对北大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憧憬,这篇文章,还被收录到了国内中学课本中,成为课标文章。她在文末写道,进入北大学习是她的梦想,但是她总有一天也会离开北大,寻找更加广阔的天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果不其然,她从北大毕业之后,就远赴美国留学。她在美国仍然大放异彩,受人赏识,求学之路一帆风顺。在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她遇到了自己的导师斯蒂芬教授。两人一见如故,在相伴的日子中亦师亦友,很快就坠入了爱河。田晓菲曾经说到,她觉得自己和导师十分契合,所以尽管两个人有着25岁的年龄差,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相爱并结婚了。他们身上有很多的共同点,甚至另取了相似的中文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成为哈佛年轻的教授,与她的丈夫一起,致力于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和宣传,让更多的人成为中华文化的拥簇。只是因为一些原因,在之后的日子里,田晓菲一直留在美国,很少回国。不过,有时也会回中国宣传自己的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