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养成有助于身心健康的良好生活习惯,我们首先要关注的就是“昼夜节律”。

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变得越来越方便,但昼夜的分界线却变得愈发模糊。其实,“昼夜不分”和“晚上睡不熟”有很大的关系。

此话怎讲?关键在于人体的生理机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习性,更是掌控我们体内节律的“生物钟”作用的结果。夜间的睡眠能消除在白天的各项活动中积累的疲劳。

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一座生物钟。到了晚上,人就会在生物钟的影响下犯困。和困意有关的体温与激素调节也都由生物钟控制。

一天有24小时,而人的生物钟以24小时零10分钟为一个周期,与一天时间大体相近,所以我们将这种周期称为“昼夜节律”(circadian rhythm,又称“近日节律”)。

那多出来的10分钟误差要怎么调整呢?全靠阳光。位于上丘脑的视交叉上核对人体生物钟的调控发挥着重要作用。双眼捕捉到的阳光会转化成信号,途经视网膜传至视交叉上核。如此一来,人体就能对照地球的时间,调整体内的生物钟了。

要是生物钟迟迟得不到调整,人体的昼夜节律就会日渐紊乱。明明没出国,却有种在倒时差的感觉,整个人都晕晕乎乎的。

因此早上起床后,一定要先拉开窗帘,沐浴晨光。只有这样才能把生物钟的时间拨正,让身体意识到“天亮了”,开启活动模式。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请大家尽可能每天在固定的时间起床(提前/延后最好不超过1小时),沐浴着温暖的晨光迎接新一天的到来。白天尽量给自己一个明亮的活动环境,晚上则要把房间的亮度调低,为高质量的睡眠做准备,然后再睡一个甜甜的觉,让身心与大脑得到充分休息——过上昼夜节律正常的生活,才能避免自主神经的紊乱,形成健康的作息。

91健康助手,不止于健康

版权声明:内容摘自书籍仅供学习参考,本文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会24小时内删除并表示歉意。

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详细咨询专业的医疗机构。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别忘了点赞分享给您身边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