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势”和“胸襟”一直是毛主席诗词中的热门标签。

今天我们接着来品读毛主席的诗词——《十六字令三首》,继续领略伟人的胸襟气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三首《十六字令》估计读过的人不多,但是真心喜欢毛主席诗词的,应该都读过。其气势磅礴古今无二。

《十六字令三首》
近现代 ·毛泽东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词牌《念奴娇》上阕49字,下阕51字,合计100字,故而又叫《百字令》。

所以这《十六字令》,就是全词共16字。

十六字令,起源于唐代,又名“苍梧谣”、“归梧谣”、“归字谣”、“燕衔杯”、“花娇女”。但这些都不重要;历史上写过《十六字令》的诗人很多,有蔡伸、袁去华、张孝祥、周玉晨、毛泽东等,这些也不重要,只要能记得毛主席这三首《十六字令》足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三首词都是以“山”开篇,所以它是以山为题材的组词,看似相互独立,实则互相关联。第一首小令写出山势之高险;第二首小令写出山势之磅礴;第三首小令写出山势之陡峻。

这三首小令看似句句写山,难道主席咏的真的是山势吗?

不是的,这三首小令写于1934年到1935年间,此时红军正在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不仅有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还有横亘在面前的种种困难和天险。

而且词中的“山”主席并未说明是哪一座山,这里是用“山”指代了长征路上的所有山,泛指一切艰难险阻。

所以这里主席写山势之高、山势之磅礴、山势之陡峻,都是在歌颂我们的红军战士不怕困难,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而且越战越勇,越战越势不可挡。毛主席《七律·长征》诗中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之句,窃以为这前二首小令可以作为这一句诗的注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第三首小令,不光歌颂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骁勇善战,“天欲堕,赖以拄其间。”更是将我们的红军战士比作直插云霄的利剑,像山一样顶天立地、坚不可摧。而全国的人民也可以放心,天不会堕,因为有我们红军战士在。我们的红军战士必将给不顾民族安危、不顾家国大义的国民党以沉重打击。

在这些文字背后传递出一份坚定信念:中国工农红军必胜!中国共产党必胜!中国人民必胜!

南宋张炎在《词源》中说“词之难于小令,如诗之难于绝句,不过十数句,一字一句闲不得,末句最当留意,有有余不尽之意乃佳。”

观毛主席这三首小令,集比喻、夸张、想象、象征等众多手法于一体,气势磅礴,意境豪迈,胸襟开阔,节奏紧凑,格调雄浑。如此笔法来写小令,亘古未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是前无古人的经典绝唱。

纵然比之主席其他词如《沁园春·雪》、《忆秦娥·娄山关》、《水调歌头·游泳》等亦不遑多让。

当一读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