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芭蕾是仰赖高超技巧的舞蹈,然而,真正拉开艺术差距的却是你的理解力、感知力和表现力,而这些比拼的是你的内在文化修养和底蕴。”上海芭蕾舞团的老员工都记得,辛丽丽刚当上团长的时候,就曾做过一个决策,就是每年拨10万元经费给团里艺术管理处,用于买书。“跳舞的人若不读书,那永远成不了艺术家。”于辛丽丽而言,书如同是舞团的财富和家底:“普通人家有钱了攒一套红木家具传家,我们舞团就攒书,让一代代的舞者都拥有更加丰富的精神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跳芭蕾的人,谁不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用脚尖舞出生命的华章,美丽优雅的芭蕾舞鞋里藏着的是血水和泪水。精疲力竭、烦恼焦躁的时候,书都是辛丽丽最好的慰藉。“读书能使人静心。”她至今都这样对团员说:“芭蕾舞要求的是时刻保持在状态,可人,难免会受到伤痛和情绪的影响,会有高潮和低谷,不顺心的时候、心浮气躁的时候,我就会翻翻书,时常投入地看完一本书,状态就调整过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说:《茶花女》剧照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 摄

在排练前2个多月,戚冰雪就捧着《茶花女》开始研读,一口气看了两遍,她说:“其实书里的玛格丽特去世时也不过就25岁,和我的年纪相仿,我们不过是生活经历不同。”读《茶花女》戚冰雪哭过两次,开始是为“阿尔芒”而哭,觉得男主实在太好了,竟能为爱付出这么多。结尾时却又为“玛格丽特”流泪,真正不顾一切的其实是她。

而比戚冰雪更早感受到阅读的力量的就是吴虎生。团里,几乎人人都知道“小虎哥”爱看书,无论是包里或是办公室,触手可及的地方都有书。而每日运动超量的他,平日闲暇就是窝在家里翻书。近年来,他参与创作编导了包括《难说再见》等多部作品,靠的还是在书本中的积累。辛丽丽说:“从小就觉得吴虎生会是个好苗子,他和其他演员最大的不同,除了与生俱来的天赋,最大特点就是爱看书。我相信,文化为他筑起的心灵堡垒,最终会是他和别人拉开差距的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说:《难说再见》剧照 网络图

辛丽丽至今记得,17岁刚刚入团仅有37块工资的时候,她就爱把钱攒起来买书。那时候热衷左拉和茨威格的小说,时常能痴迷地看上一遍又一遍。最有趣的是,辛丽丽和她的爱徒范晓枫都是侦探小说迷,辛丽丽爱看福尔摩斯,而范晓枫是东野圭吾的书迷。两人都拥有首屈一指的人物刻画能力和舞台感染力。侦探小说对她们的帮助是——对人物心理的描摹细腻入微,辛丽丽笑说:“读懂了人,才能跳好舞!”(新民晚报记者 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