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角大楼的媒体特别助理菲尔.施特鲁布经常以低成本或零成本向电影和电视创作者提供军事人员和设备,包括战斗机、潜水艇和航空母舰,只要他们力图制作以积极的眼光描绘军队的电影。施特鲁布还操控着国防部设备的使用,从而让娱乐专家们根据军方的自由裁量权来改变事实、对话和场景。布兰登(中情局首任娱乐联络官)说,‘菲尔.施特鲁布实际上能够说:我要彻底删除第六页和第七页,否则你们别想使用我们的航空母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上的内容出自美国学者特里西娅.詹金斯的《好莱坞内部的中情局:中央情报局如何塑造电影和电视》一书,该书中文版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2015年7月,有媒体报道:英国巴斯大学教授奥尔福德从美国国防部下属的娱乐联络办公室,获取了1400页文件,结果发现美国军方对电影和电视节目施加的影响远超想象,其中既有《未来战士》、《超人:钢铁英雄》等好莱坞大片,也有许多与军事并无直接联系的电视节目,譬如真人秀节目《美国偶像》因有现役美国军人参赛而征询过美国国防部的意见。

《锐智号》老姜 根据该书及其他文献提供的资料,向读者复述一下美国的许多政府机构如何通过影响好莱坞,来提升自己的公众形象:

美国的政府机构常年雇用娱乐联络官员以提升自己在大众媒体中的公共形象。例如,联邦调查局在20世纪30年代就设立了一个办公室来提升其在《执法铁汉》(1935年)、《联邦调查局故事》(1959年)以及联邦调查局(1965至1974年)等广播、电影和电视节目的形象。美国国防部在1947年也开始效仿。而如今,陆军、海军、空军、海军陆战队、海岸警卫队、国土安全部和特勤处都设有电影和电视办公室,或者花钱聘请媒体官方助理。甚至美国政府的中央部门也在与好莱坞合作,这已被“好莱坞、健康与社会计划”所证实——该计划由疾控中心和美国卫生部部分资助,旨在为娱乐业提供与健康相关的故事情节方面的信息。

1962年拍摄《最长的一天》时,美国军方除了提供专业意见,还调动了军人和装备来协助拍摄,以大幅提升该影片的场面感。

为了保证出现在银幕上的美军形象为“正面”,五角大楼设有特别部门,专门来审查电影剧本,有时候还会要求影片制作方修改或删除军方认为不合适的桥段,譬如描绘美军参与索马里内战的2001年影片《黑鹰坠落记》,片中有一名突击队队员在现实中是恋童癖,因此他在影片中的角色就被要求重新改写。

美国中情局在这方面的表现也类似,“中情局20世纪50年代雇用派拉蒙电影公司的国内外审查负责人鲁拉西被证明是富有成效的……他专门负责删剪那些美国人在其中被描绘成‘盛气凌人的、像酒鬼似的、淫乱的、暴力的或者好斗的’场景。并删剪其他一些成场——当这些场景中正在国外旅游的美国人被描绘为拥护帝国主义或者对其他文化漠不关心时。鲁拉西的职责是确保像《正午》(1952年)、《唐. 卡米罗的小世界》(1952年)这样的左倾电影不会获得电影界的赞扬,并且向中情局汇报其他电影专家的政治倾向。”詹金斯称。

中情局一位官员回忆:中情局对汤姆·克鲁斯领衔主演的《壮志凌云》(1986年)非常感兴趣:“他们说那部电影是海军,尤其是海军航空兵曾拥有的最佳招募工具,电影放映之后申请人数和新兵人数激增呢规划。”中情局对此非常羡慕,想找到一个能够帮助他们做类似事情的项目。

顺便提一句,《壮志凌云》原拟拍续集,但却被美国军方叫停,理由是前集涉及海军内部性侵犯风气,有损美军形象。

中情局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设了基本的娱乐节目。1996年开始,它雇用蔡斯.布兰登作为其第一任娱乐产业联络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习五角大楼的经验后,中情局塑造了许多电影、电视作品,包括《执法悍将》(1995至2005年)、《全民公敌》(1998年)、《特务威龙》(1999年)、《中情局风云》(2001至2003年)、《双面女间谍》(2001至2006年)、《24小时》(2001至2010年)、《临时特工》(2002年)、《惊天核网》(2002年)、《谍海计中计》(2003年)《谍影迷情》以及《逃离德黑兰》等。

奥尔福德等学者很担心美国的影视娱乐最终会沦为美军的宣传工具,借此吸引一些对影视作品上瘾的年轻人参军,并宣扬霸权主义。

学者们还担忧美国军方甚至会藉以篡改史实,为扩军备战张目。

好莱坞闻鸡起舞,跟着五角大楼的节奏走。对此,《娱乐周刊》评论称:“好莱坞走向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