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花瓷起源于唐代,元代发展成熟后主要为外销瓷,从明代起成为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到清代,青花瓷器仍占主导地位,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宋代是百花争艳,元代是一个过渡,明代则形成了几乎是景德镇一花独放的局面。明代景德镇的瓷器,以青花为最主要的产品。它代表了釉下彩发展的最高阶段。

明代是中国青花瓷器生产的黄金时期,而宣德朝则是明代青花瓷制作的顶峰阶段。明代宣德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青花瓷,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以其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纹饰而闻名于世,与明代其他各朝的青花瓷相比,其烧制技术达到了最高峰,成为我国瓷器名品之一,其成就被称颂为“开一代未有之奇”。《景德镇陶录》评价宣德瓷器:“诸料悉精,青花最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麻离青为中国的陶瓷美学创造了一道绚丽的风景——晕散的残缺美,这种墨晕效果一直为古代文人所推崇。宣德时青花所用的 “苏麻离青”青料含铁量高,含锰量低,在适度的窑炉气氛下烧成后能呈现宝石蓝般鲜艳的色泽,同时由于含铁量高,在青花色彩上常自然形成不均匀的黑色结晶斑点,即“铁锈斑痕”,俗称“锡光”,与艳丽的蓝色相互映衬,更增其艺术魅力。

宣德青花瓷器的釉面肥厚且较为透明,如果用30至50倍放大镜观察,其气泡的分布多呈大小不一、间距不一的星状。的确,从所观察的实物标本来看,这种呈星状气泡的情况是比较多见,而且,越是晕散严重,呈星状气泡的情况也越是普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代宣德青花瓷器是我国瓷器名品之一。它造型古朴典雅,釉色细润清亮,纹饰生动流畅,以其高超的制作工艺和特有的艺术魅力而独步一时,成为明代青花瓷器的巅峰之作。宣德青花瓷品位很高,从明代嘉靖时期开始,历朝历代对宣德青花瓷器皆有仿制。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英、美、德、法、日等国对宣德青花瓷器大量收购,更使其价格攀升百倍。目前宣德瓷器的收藏,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大博物馆里,在其他机构和民间则较为少见。

宣德帝在位仅仅十年时间,恰逢明朝盛世,朱瞻基个人雅好艺术,如大名鼎鼎的宣德炉就是朱瞻基在位时出现的,懂艺术的明宣宗成就了宣德朝瓷器的辉煌。宣德青花瓷之胎质、底釉、绘画,无一不精,造型敦厚端庄,釉面青亮,用传统的毛笔以各种线条和点染、渲染来完成画图,线条间往往有晕散现象,有如水墨画的墨晕,纹饰细腻豪放,笔法潇洒,有着非同凡响的艺术效果,一向被列为明代青花之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宣德青花瓷历来是收藏界的宠儿,近年来的市场行情更是屡创新高。如较早的1992年,曾有一件宣德青花“水波双龙”图高足碗在香港以308万港币的价格成交,到了2007年同样在香港则是以3504.7万港币的价格成交,15年间上涨了11倍;在2010年的北京秋拍的一件宣德青花云龙纹十棱洗以2688万元人民币成交;在2010年以后,亿元成交的宣德青花在拍卖市场上也出现几次:如2012年在香港春拍,一件明宣德青花暗花海水游龙图高足杯以1.1亿港元的价格成交;在2011年5月的内地春拍中,一件宣德青花海水白龙纹扁瓶,以8000万元起拍,经过几十轮的竞拍,最终以2.24亿元人民币成交,创下了截止目前为止宣德青花瓷成交价格的最/高纪录;2016年5月30日,在香港春拍中,一件明宣德青花五爪云龙纹大罐以2200万港元起拍,最终以1.5亿港元的价格成交。

宣德青花瓷器呈色深艳明亮,渗入胎骨,式样精妙,珍品迭出,为青花瓷发展史的顶峰,为后世倍加推崇。明王士懋《窥天外乘》载:“永乐、宣德内府烧造,迄今为贵。” 在过去的几百年间,永宣瓷器一直是青花瓷器的魁首,无论是研究者还是收藏者,都以拥有永宣瓷器为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