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小瑾和李妮,

是21世纪的普通小学生,

在一次旅行中,

他们被神秘的风沙带到了唐朝的边塞,

一段凶险而刺激的旅程,

从这时开始……

城头铁鼓声犹震

匣里金刀血未干

第七篇 | 下


“龙烟子?”古小瑾心里一震,把眼光锁定在龙烟子那张棱角分明的脸庞上。

老妇人朝水帘缓缓地一挥衣袖,画面镜头慢慢往后拉开,随着一阵密集的战鼓声,只见无数士兵横尸城下,一面面军旗也折倒在地上,被尘沙遮蔽。广漠的夜空中,高悬着一弯冷月。

画面渐渐淡去,水帘上又出现了四行诗句,由模糊渐渐变得清晰起来。

古小瑾不由得念起了这些诗句:“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妇人转过身,在圆桌边坐下,怔怔出神,一会儿才说:“这是诗人王昌龄的诗作《出塞》第二首,描写的是一幅惨烈的战后场面。龙烟子生前非常喜爱这首边塞诗。”

“老人家,您对龙烟子好像挺了解的,您......”古小瑾犹豫了一下,还是问道,“您是他什么人呢?”

“故人。”老妇人的语气好像十分失落,“我是她的一位故人,很多年前,我们就已经认识了。我居住在这雁门山中,就是为了给他守墓。”

古小瑾似乎还想再问些什么,但还是觉得有点冒昧,没有说出口。

“小兄弟。”老妇人脸上又露出慈祥的笑容,说,“你的伤口虽然已经愈合,可身体还是有点虚弱,你就服下一颗'赤莲丹’补一补吧!”

老妇人拿起石桌上的瓶子,从瓶中倒出一颗红色小丹丸在手心里,递到古小瑾面前。

古小瑾也感到挺疲乏的,于是接过小丹丸,说了声谢谢,放到嘴里,吞了下去。

不一会儿,他只感到一股暖意从肚脐处涌起,缓缓地传到身体和四肢去,整个人就像冬天里坐在火炉子旁边,温暖极了。

古小瑾抡抡胳膊,只觉得全身力气充沛,他高兴地说:“老人家,您这颗灵丹妙药,真是太棒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想到老妇人的脸色立刻变得严厉起来,眼光也变得像刀子一样锋利。

古小瑾突然感到不对劲,他还没有来得及说话,全身就灼热得像被烈火炙烤一样,不禁惊叫出声:"啊,好烫!”

紧接着,古小瑾猛然觉得肚子里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一扯,痛得他失声惨叫着摔倒在地,打起滚来。

那只雪鹰飞到古小瑾的上空,拍着翅膀,冲着他不停地鸣叫着。

老妇人忽然飞身蹿到古小瑾身旁,她伸手拉起古小瑾,让他坐在地上,然后一掌按在他的脑顶上。

“噗—”一团浓烟从古小瑾脑顶上腾起,很快就消散不见。

“这老人家想干什么?”古小瑾咬紧了牙齿,心里惊恐极了,“她不是救过我的吗?现在怎么又突然对我不利了?她给我吃下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她把我带到这里,究竟又想干什么呢?”

老妇人低喝一声,又把手掌抵在古小瑾的背上。

这一来古小瑾更加难受了,他感到一股气流浪涛似的在自己的身体里不停地翻涌着,搅得自己五脏六腑都像是挪了位。他只感到一阵阵强烈的恶心,很想呕吐,却连嘴巴都无力张开。

几分钟后,古小瑾体内才总算平静下来。老妇人忽然又扬掌在他背上一拍,古小瑾立刻向前飞出,摔到一根石笋下面。

古小瑾费力地爬了起来。老妇人又从掌中发出一道弧状的白光,“呼呼”地旋转着飞向古小瑾。

从这一篇童话故事里,

我们可以学到一首唐诗:

出塞·其二

王昌龄

骝马新跨白玉鞍,

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

匣里金刀血未干。

【明月羌笛诗中情】

将军刚刚跨上配着白玉马鞍的宝马。战斗已经结束了,寒冷的月色映照着沙场。

城头上的鼓声仍然在震荡回响着。刀匣中的金刀仍然沾着鲜血。

【熟读边诗能受益】

这首诗描写了战斗结束后的场面。诗人在诗中营造了一种气氛,并以这种气氛衬托出了将士的英雄形象。在写作中,能够成功地营造气氛,是至关重要的

//

城头铁鼓声犹震

匣里金刀血未干

//

第七篇(下)END

每晚与童话爸爸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