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钟灵毓秀,自古重文重教,学府、学署、书院林立,上承文脉,下启民智,千百年来,书声不断,学泽绵延,人才辈出,清代114名状元,其中49名来自江苏,截至2018年全国1600多位,两院院士中460多位来自江苏,在教育部最新发布的全国高校数量榜单中,江苏高居榜首。

江苏自古也是钱粮供应重地,清朝后期,江苏赋税收入占全国五分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江苏GDP始终在全国名列前茅。2020年全国百强县,江苏占了四分之一,在国务院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江苏再次扮演经济顶梁柱的角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方之门——苏州金鸡湖畔的地标建筑

江苏还是令人向往的鱼米之乡,2019年江苏粮食总产量超过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个省份之和。早在宋朝,就有“苏湖熟,天下足”之说。其实为产粮做出巨大贡献的,不仅限于苏湖所在的太湖流域,还包括广袤的江淮平原,和曾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十大新天府之一的苏北平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湖流域航拍图 摄影/孙伟忠

江苏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地理版块,苏南是吴文化的发祥地,苏北是汉文化的发祥地,苏南苏北像两颗璀璨的双子星,而二者的重要连接线,则是有流动史诗之称的大运河。大运河曾是国家的生命线,也是中国水利工程的丰碑。江苏段则是文化遗存最多的一段,为了保障国家漕运,苏北地区在历史上做出了巨大牺牲,历经水患、几起几落,经过近几十年一系列水利工程的兴修,苏北再现繁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运河与淮河入海水道在淮安立体交叉 摄影/缪宜江

江苏是我国淡水水域面积比例最大的省份,水域面积占了全省的1/6,水网密布,湖荡众多,河湖相通,百舸争流,水是江苏景观的完美建构者,在某种意义上,江苏,因水而立,因水而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骆马湖上的渔民

江苏是为数不多同时拥有江河湖海景观的省份,江苏海岸线比浙江福建广东平直,因后者属于基岩质海岸,而江苏属于砂泥质海岸,根源在于长江、淮河和古黄河。倘若没有它们带来的泥沙沉积,江苏的面积会比现在小三分之一。江苏拥有九百多公里长的海岸线,但江苏的海洋景观却一直深藏闺中,直到2019年7月,位于黄海南部沙洲群中的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成为中国第一个海洋世界自然遗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海南部沙洲群航拍图 摄影/许丛军

江苏人文荟萃,文脉悠远,翻看名人词典,江苏人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对地理和探险影响最深远的当属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他纠正了“岷山导江”的说法,论证了金沙江才是长江的正确的源头,他对喀斯特地貌的考察比西方早一百多年,他博览群书,嗜书如命 ,涉猎古今史籍、舆国方志、山海国经,自幼便立志:“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他历时三十年考察了大半个中国,为后人留下了60余万字的珍贵资料,他不仅是科学领域的拓荒人,更用传奇的一生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践到了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