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种族问题一直是矛盾的根源,就算到了今天,种族问题依旧没有解决,那么作为世间觉者的佛陀又是如何看待种族问题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何为种族主义,这一种仅以自我为中心的恶劣态度,其认为在种族之间存在差距、优劣,因此歧视、虐待甚至是灭族等各种种族问题出现,某些国家因传统文化及政治等原因而使这些问题植入骨髓。

2500年前的古印度,种族问题也十分的严峻,因为种族入侵的原因,雅利安人占领了印度半岛,而其原主居民几乎都在雅利安人的统治之下,为了便于统治,雅利安人将人分为了四大种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梵我一知的思想为根本,将种姓制度神格化,从梵天口中生便为尊是为婆罗门氏,能与神沟通,特权极大,在教育与宗教方面占统治地位。臂中生次之,是为刹帝利氏,其职为守护婆罗门氏,主掌军政大权,管理国家人民与资源。肋下生为再次,是为吠舍氏,没什么权利,即平民百姓,可从事工商农等工作。脚底生为末,是为陀罗氏,世代奴隶,只能沦为前两种姓的物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此等阶级分明、等级森严的社会,古印度底层人民毫无人格尊严,只有不断发生的苦难。而佛陀释迦牟尼认为这种种族制度,只会违逆人性,压抑天性,必须要纠正甚至是抛弃。

佛陀全面否定了古印度种姓制度的三大理论基础——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和婆罗门至上,并提出“两论一权”,提出种族平等,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与组织实践。“两论一权”即“缘起论”、“佛性论”和“生命权”,“缘起论”讲的是世界众生都是缘起而成,世界和人群之间不存在创造者和主宰者,人的命运和因果都是自己决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观点解放了人类的灵魂;“佛性论”讲的是,每个人都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佛过去也是人,人也可以成佛。因为有着相同的佛性,故不存在地位尊卑,人人生而平等。善恶决定了人的尊卑,善良的人应该尊,而作恶的人就应沉沦,这一观点解放了人的心灵;“生命权”即杀人便是杀佛,世间存在轮回,杀人者也可能被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佛陀还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他的僧团中四姓皆有无论尊卑,佛陀的十大弟子中既有婆罗门、刹帝利亦有吠舍。佛陀不仅仅教化宗教师、王公贵族也教化乞丐、风尘女子,即有教无类。综上可得,佛陀和其所代表的佛教,是批判、抵制种族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先锋战士。在人类历史上,可谓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源自他的大智慧与大慈悲。这种思想即使在思想开明的现代社会也是有着一定的先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