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作障碍的根基在土壤,土壤是草莓生长发育的基础条件,连作障碍不解决,再好的品种、再好的栽培技术都是无用的。连作障碍的防除是草莓种植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根本环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选用抗病品种

适宜设施栽培的品种很多,其中有的品种很抗病,如‘明宝’,而‘红颊’就不抗病。但品种的抗病性也是有一定局限性的。

2、改连作为轮作制

提倡一年一栽制,一年一倒茬,草莓与其他农作物实行合理的轮换倒茬栽植,是目前解决重茬减产的一种有效办法。轮作倒茬会使有寄主性的病原物得不到适宜生长和繁殖的寄主,从而减少病原物的数量。轮作还可以调节地力,提供肥力,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能。常见的如水旱(草莓-水稻)轮作,由于土壤经过长期淹水,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环境,既可使土壤病害及草害受到有效控制,还可以水洗酸、以水淋盐、以水调节微生物群落,防治土壤酸化、盐化。

专化

3、 换表层土

在前茬种草莓的大棚内,把20cm厚的表土挖出,全部换上无病菌的新土,对于克服草莓重茬效果较好,但较为费工,不可能大规模实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 增施有机肥、科学施肥

草莓采收完毕后,大量增施有机肥,并进行深耕,对于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效果较好。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合理施用氮磷钾肥料,提倡测土配方施肥,根据草莓生长期需肥规律及土壤供肥能力,确定肥料种类及数量,尽量减少土壤障碍。

5、埋青改土调节土壤盐基浓度

温室大棚设施栽培,常年得不到雨水淋溶,每年施入土壤中的化肥盐基离子呈逐年富集趋势,而草莓是最不耐盐的植物,当盐基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草莓根系就会产生障碍,生长不良。在草莓采收结束后,栽种一些玉米、高粱和水稻等禾本科作物,然后割青,将其秸秆压入土中做绿肥。此法不仅可以减轻病害,而且可以培肥土壤,提高土壤有机物质含量,改良土壤结构和质地。研究表明,7月中旬左右高粱长至1m高时,青割后翻入土中,高粱秆中的化学成分不但能激活镰刀菌的分生孢子,而且还可以杀死它们。

6、药剂熏蒸

使用化学药剂进行土壤消毒是防治草莓土传病害的主要手段,生产上常用的土壤熏蒸剂有溴甲烷,由于方法简单、消毒彻底、不受天气的影响等优点,曾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作物的土壤消毒。但由于对环境的影响等因素,溴甲烷已禁用。目前出现了氯化苦等代替品,但由于使用成本高、危险性大等因素,其使用受到很大的限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太阳能消毒

太阳能消毒利用夏季棚室内产生的高温环境,杀灭土壤中的病原菌、杂草种子及地下害虫,淹水使土壤湿润产生厌氧环境,抵制有害生物的生长,且有利于太阳能热量向下传导及施入肥料的尽快转化,改善土壤质地及养分。在结合太阳能高温消毒的过程中,施入米糠、禾本科青草、优质有机质堆肥等新鲜有机物,利用有机物发酵创造厌氧条件,并伴随产生一定的高温,来增强防治效果。

其主要做法为:在草莓采收结束后,将棚室内的草莓残体、杂草等清理干净,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撒施米糠、铡碎的禾本科青草、优质有机质堆肥等,进行中耕做畦,灌水,封闭棚室。通过米糠等发酵来消耗土壤中的氧气,使土壤长期处于缺氧状态,结合夏季高温处理,使土壤温度达到50~60℃,有效杀灭病原菌。20~30天后,揭去地表覆盖的薄膜,土壤耕翻后任其日晒雨淋,使还原状态的土壤尽快熟化、氧化,恢复土壤活力。

8、石灰氮太阳能高温消毒

在太阳能消毒的基础上,添加石灰氮,使土壤消毒更彻底。在7~8月全年太阳辐射能量最大、气温最高时进行太阳能消毒处理。为了提高土壤有机质,提高消毒效果,可以每亩增施1000~2000kg有机肥,70kg石灰氮,撒匀翻入土中;然后南北起垄,垄宽60~70cm、高30cm,灌透水并保持垄沟有较多积水,再用白色旧地膜覆盖,密闭大棚1个月。高温月份,大棚内气温高达60~70℃,地表下40cm处土温可升至50~60℃,通过1个月的高温期足以杀死大部分病原菌。

石灰氮既是施入的氮肥,还有较强的锄草、杀菌能力。对于防治土传病虫害、改良土壤、解决作物连作障碍表现出显著的效果,是一项无公害的土壤处理技术。由于太阳能土壤消毒技术需要高温条件,在使用中因为气候、地理条件及季节不同其应用受到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