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18日,刘捷教授新出版的音乐专著《声乐之我见》新书发布会举行。当天的新书签售见面活动,有不少歌迷从四面八方闻讯赶来。新书发布会现场,刘捷教授携弟子们为在场观众演唱了《今夜无人入睡》《关雎》《鸿雁》《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等脍炙人口的老歌,还有那首新作《重登黄鹤楼》,隔空送给疫后的武汉,博得观众热烈的掌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 捷 上海政协之友社社员,我国第一位在国际声乐大赛上得奖的歌唱家

“重登黄鹤楼,同饮团圆酒。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坚强的意志心中留。”近日,一首致敬战疫一线工作人员的公益MV——《重登黄鹤楼》在新华网上播出。男高音歌唱家刘捷用浑厚高亢的演唱,满怀深情地表达出创作者对逆行英雄的礼赞、对时代精神的讴歌,受到了观众们的欢迎和赞誉。

刘捷是第七届上海市政协委员。在灿若星辰的中国男高音歌唱家中,刘捷有着特殊的地位,他是一位抒情男高音歌唱家,技术全面,音域宽广。他是我国第一位在国际声乐大赛上得奖的歌唱家,也是中央电视台第一届青年歌手演唱大奖赛第一名(不分唱法)的获得者。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刘捷老师和广大文艺工作者一起行动,共同创作优秀的文艺作品,用这样一种特别的方式助阵疫情防控战役。

“云创作”《重登黄鹤楼》

《重登黄鹤楼》是由老报人、词作家袁贤良作词,贵州省侗族女作曲家杨仪秀作曲,刘捷老师演唱的。袁贤良是上海市百灵鸟少儿艺术团理事长、艺术指导,他孵化的百灵鸟艺术团是全市第一个农民工子弟学校合唱团。刘捷老师应他的邀请,担任了百灵鸟艺术团的顾问,两人是多年的至交好友。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两人多次合作“云创作”战疫歌曲,并联系各地的艺术家们共同演出。

疫情期间“宅”在家中的袁贤良与著名作曲家侯小声、远在新加坡的魏达联手创作了歌曲《眷恋》。然后,这首曲子传到了正在辽宁旅顺家中休假的刘捷手中,刘捷收到曲谱后开始练唱。然后,他用手机连上蓝牙音响,由他的妻子李丛慧,也是女高音歌唱家、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帮着用手机录音,录好之后再完成“云”上操作,隔空传“音”。但追求完美艺术效果的刘捷觉得,这样的录音方式显得声音较“空”,于是他放弃了自己演绎歌曲,转请他在常州的学生、青年歌唱家纪荣平再次录唱,终于使歌曲录制成功,达到了理想的效果。2月23日,歌曲《眷恋》通过新华社网络客户端播出。发布仅3天,浏览量已超百万。创作灵感泉涌的袁贤良又挥笔写下一曲《白衣战士》,请在海南岛过年的原部队文艺工作者孔庆禹作曲,再次将歌曲传给刘捷,刘捷又请他在山东济南的学生、青年歌唱家魏晓龙演唱了歌曲。《白衣战士》在新华社平台上播发当天就达130万播放量。

当《重登黄鹤楼》第一次录完后,刘捷也是感到不太满意。过了几天,刘捷决定重录一次,终于完美地展现出人们重登黄鹤楼、眺望楚汉大地,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与期待。刘捷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对艺术有着执着追求的歌唱家。

师从大师投身声乐

“我受益于改革开放,才能取得今天的成就。”1978年,刘捷从东北老家南下,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师从中国声乐教育大师周小燕教授。在老师们的教导下,刘捷既能熟练地运用意大利美声唱法演唱西洋歌剧,也能把中国的民歌演绎得恰到好处。在上音读书期间,刘捷还入选华人歌唱家斯义桂的大师班。

1981年,刘捷凭借在全国音乐院校学生声乐比赛中获得名列前茅的成绩,代表中国赴巴西参加第十届里约热内卢国际声乐比赛,获得了三等奖,成为改革开放后首位夺得国际声乐大奖的中国歌唱家。1984年,参加第一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荣获专业组一等奖。刘捷曾先后2次获国内奖项,7次获国际奖项。

为进一步学习西洋声乐,20世纪80年代,刘捷远赴美国德州大学研究生院深造。旅居美国期间,他跟随多位国际声乐大师学习,逐渐崭露头角,获得了多项国际声乐大奖,纽约大都会歌剧院艺术总监乔纳森·弗兰茨称他为“世界上最好的男高音之一”。至今,年近七旬的刘捷老师依然保持着每天练声的习惯。

近几年回国后,刘捷担任上海大学音乐学院特聘教授,并成立了自己的音乐工作室,希望将高等音乐教学与社会力量相融合,培养更多的声乐专业人才、出版专业的声乐专业教材。采访伊始,刘捷就向记者推送了《大师与你聊——刘捷与你聊音乐》公众号,这是他开设的讲解声乐技巧和理论知识的微信号。

由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创办的“星期广播音乐会”是中国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普及型系列音乐会。2018年9月16日,刘捷登上了星期广播音乐会的舞台,“咏”爱经典音乐会——刘捷带领着自己的6位学生展现声乐的魅力。整场音乐会上“无话筒”演唱,艺惊四座,反响热烈。《多么快乐的一天》这首咏叹调要求歌手在1分钟内唱出9个high C,因而被称作“男高音的禁区”,普契尼歌剧《波西米亚人》第一幕中的《冰凉的小手》也有“男高音的试金石”之称。除了歌剧咏叹调外,刘捷还演唱了《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草原之夜》等多首耳熟能详的经典民歌。

热心公益传播艺术

多年来,除了潜心教学,刘捷还致力于非专业演唱领域的公益教学,经常参加公益活动。他为中小学生写通俗易懂的课程,视频讲解歌曲等;去学校指导中小学生合唱团排练、演出,到基层街道社区和文化单位开展活动和公益讲座,到社区文化中心为老年合唱队授课、指导等。2018年,在上海市民文化节《点亮梦想新期待——百灵鸟飞入千万家》演出时,他受艺术团邀请,专程赴宝山区罗南中心校演出。2019年春节刚过,刘捷一回到上海,就把宝山区民办罗希小学合唱团演唱的《我交给妈妈一颗心》的歌曲写成了五线谱,学生演唱的部分还专门用铅笔标出不同声部,准备到现场让孩子们先试唱一下再作修改。他又赶到宝山罗南新村的学校,带着孩子们为参加第36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的专场演出排练。他与校长和音乐老师一起,对孩子的演唱水平进行摸底,并用深入浅出的方法,告诉孩子们最基础的发声方法以及声部的安排。刘捷语重心长地告诉孩子们:“我们学习唱歌、学习艺术是需要认认真真的。这样,才能取得好成绩。”

刘捷教授还计划为上海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的音乐教师授课。“本来要去为贵州地区的音乐教师做公益培训,现在受到疫情影响搁置了。”刘捷教授说起了这事颇感遗憾,“不过,我们还是在做准备”,他对此事成行充满信心。

今年6月18日下午,刘捷教授新出版的音乐专著《声乐之我见》新书发布会在打浦社区文化中心举行。上海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王勇主持,他也是此书的主编。王勇相信,这本刘教授的专著一定会受到广大声乐爱好者的欢迎。

这本书带领大家探索声乐的奥秘,它是刘捷教授50多年的艺术实践,加上追随数位国际声乐大师的学习体会,以简洁的文字阐述唱歌与声乐的区别、声乐发声正确与否的标准、发声的基本原理等,指导爱好音乐人士,尤其是非专业声乐爱好者和非专业合唱团如何唱好歌。

这本专著里的插图是刘捷教授自己画的。他还多次参加政协之友书画社的书画活动和展览,展出自己的书法作品。“50多年前学的,一直也没有什么时间练习,这几年又重新拾起来。”刘教授说起自己的书法水平很是谦虚。

当天的新书签售见面活动,有不少歌迷从四面八方闻讯赶来。新书发布会现场,刘捷教授携弟子们为在场观众演唱了《今夜无人入睡》《关雎》《鸿雁》《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等脍炙人口的老歌,还有那首新作《重登黄鹤楼》,隔空送给疫后的武汉,博得观众热烈的掌声。

唱了无数西方经典歌剧,刘捷仍然偏爱中国作品。他说:“希望中国培养出一大批歌唱家,用好的技术,不用话筒,把更多的中国歌在世界舞台上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