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复查发现膨出下垂等盆底问题后,检查报告上几乎都会给出这样的建议:坚持凯格尔锻炼(提肛、kegel)、建议1~2疗程盆底修复治疗……很少会提及有关中医治疗的方式,然而很多参考文献以及临床试验证实中医调理对促进盆底问题恢复有积极意义。

今天如初给大家介绍两种中医调理方式:

中药、艾灸

选择这两种调理方式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膨出下垂程度限于轻中度,如果达到重度的情况,还是建议大家入院检查治疗。

符合产后中医气虚证的表现。

①子宫下移或脱出阴道口外,阴道壁松弛膨出,劳则加剧;

②小腹下坠,神倦乏力,少气懒言,自汗;

③小便频数或带下量多,色白质稀,面色少华;

④舌淡胖或有齿痕,苔薄;

⑤脉缓弱。

以上各证①必须具备,兼具其余各项中的 2 项,即可诊断为中医气虚证。

中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促进膨出下垂的中药不得不提及“补中益气丸”/“补中益气汤”。之前如初专门写过一篇有关于“补中益气丸”的文章,补气益中丸对膨出下垂恢复有帮助吗?

补中益气汤的常见组方:

黄芪50g,白术20g,陈皮10g,升麻15g,柴胡15g,当归15g,党参25g,枸杞子10g,枳壳30g,续 断15g,杜 仲20g,土 茯 苓15g。

用法用量:1剂/日,每剂200mL 药汁,早晚分 服,连续服用4周,经期停服。

不过近年来也有观点提出临床上升陷汤固脱升提的效果优于补中益气汤,此方与补中益气汤相似,相较之下,升陷汤多桔梗、知母两味药。

“桔梗引药上行,升散功效较强,再加上与升麻配伍,故升提力量要大于补中益气汤。同时知母清热通便,与桔梗配伍用以保持大便通畅,后阴畅利于前阴疾病康愈,更有助于阴挺的治疗。”

(以上组方、用量仅供参考,个人体质不同用药用量均有差异,请面诊专业医生)

艾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较于针灸,艾灸不需要精准找穴,更容易操作,在家庭环境中即可使用。很多宝妈也曾咨询如初有关艾灸的问题。关于艾灸效果如何,如初给大家分享一组某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的一项对比调查。

选择出现子宫下垂问题的患者50例,且年龄、病情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4例,实验组26例。

对照组治疗方法:

补中益气汤+kegel锻炼,6个月后随访。

实验组治疗方法:

补中益气汤+kegel锻炼+艾灸治疗,6个月后随访。

复查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附:诊断恢复标准

痊愈:子宫恢复正常位置,半年未复发;

显效:症状消失,妇科内检宫颈口位置较前有所提升;

有效:症状改善,子宫回纳阴道情况和妇科内检有改善;

无效:症状、子宫回纳阴道情况、妇科内检无改善。

通过对比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轻中度子宫下垂通过保守治疗方式也可以痊愈。补中益气汤+kegel锻炼+艾灸治疗效果更佳。

艾灸方法:

艾灸前排空膀胱,仰卧位,露出施灸部位,点燃长艾条一端,对准穴位,距皮肤3cm左右,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频率:每次20min,每日1次,经期停灸。

穴位:百会穴、子宫穴、足三里穴、关元穴、气海穴。

注意事项:

①饭前、饭后一小时内不要艾灸;

②艾灸后最少保证在半个小时内不要碰凉水;

③艾灸后注意保暖;

④艾灸会产生烟和气味,所以最好不要在宝宝的房间内艾灸。

⑤个人体质不同,开始艾灸的感觉也有不同,部分宝妈刚开始灸可能会有凉凉的感觉,不用过度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