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第六代导演钟爱“小人物”,身高一米九的大个子管虎也不例外。

上学的时候理科成绩不好,但文科贼棒。对历史的悟性更是异于常人。

父母想让他学医,最后录取的却是北影。

就这样,电影世家出身的“坏小子”,还是走上了命中注定的“导演路”,也在自己的作品中和各色中国式“小人物”结下不解之缘。

拍《八佰》这样宏大的历史题材,该从什么角度切入?取材于近代史“公共资源”,怎么讲出新意?这是电影开拍时,摆在导演管虎面前最难的课题。

“十年磨一剑”,筹备中途数次喊停,冷静后再调整,换了四五次切入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确定用“逃兵”的视角,带领观众穿越80多年的时光,走进那段真实的历史。

《八佰》中的残酷和血腥都是艺术化的零星碎片式,比同为战争片的《血战钢锯岭》、《红海行动》更“温和”一些。

而刻意过滤掉“战争大场面”的普通小兵的视角,却出乎意料地直抵人心。

入行伊始,管虎就对“小人物”题材心存敬畏。

15年前,他曾聚焦底层的生存状态,拍出了豆瓣9.5的《生存之民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拍出真实感,他带领演员在吉林松原一座临时搭建的工棚里和真正的民工同吃同住两个月。

体验生活后,管虎认为之前对民工的认识浅薄,浮于表面,可以推翻筹备一年多的剧本重新编撰打磨。

他走访十几个建筑工程队,从近千位民工中筛选40多位民工参演,总计拍摄900多盘带子,比其它30集电视剧,足足多出两倍的拍摄素材。

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工进城后的爱恨交织、悲欢离合,深深打动了荧幕前的观众。

如果说年轻的管虎拍电视剧是为了“生存”,为了给女朋友买戒指,那么恨不得 “每天24小时都用来拍电影”,就是他的梦想。

09年的电影《斗牛》,黄渤饰演的农民“牛二”,从外貌性格到言行举止,都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小人物”。

这个“经典表情包”,在战乱饥荒的阴影下,人性阴谋的夹缝中,和一头“八路牛”相依为命,艰难求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2年的电影《杀生》,渤哥的 “牛结实”,摇身一变成了 “混世魔王”。

故事背景设定在中国西南,一个虚构出来“与世隔绝、群山环抱“的长寿镇。此处人皆长寿、规矩自成。牛结实这个 “不合规矩”的小人物,和群体力量作对,无异于螳臂当车、以卵击石。

过程中的闹剧,折射了“乌合之众”的民族集体心理和潜藏其中的复杂人性,结局也颇为耐人寻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逃兵”到“民工”,从《斗牛》到《杀生》,癫狂与荒诞交织,诗意与残酷并存,管虎作品中永恒的“小人物”,也成为了中国电影独特的风景。

一、小人物的坚持

不是不想拍电影,只是一直在等待机会,但“天时地利人和”又是如此可遇不可求。

从误打误撞执导《黑洞》,惊艳观众。到怕自己“拍废了”,重拾电影梦之前,管虎一鼓作气拍了约300集电视剧。

管虎表示之所以想拍《斗牛》,因为自己毕竟是学电影出身,内心小梦想没实现,有点儿憋得慌。

碰到山东农村这个口传心授的故事,管虎觉得很适合电影,于是就创作了《斗牛》这个剧本。

他觉得之前的人,坚韧、血性、对承诺无比执着,正是现代人非常缺失的品质。所以迫切想要赞美在冰冷的时代中,依然适度保留“动物性”的人。

黄渤饰演的“小人物”牛二,蓬头垢面,衣衫褴褛,每次镜头特写那干裂的嘴唇和嶙峋泛黄的牙齿,都让人恨不得退避三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这个抗战时期贫穷胆小的破落户,也有自己的“爱情”。他暗恋村里的泼辣寡妇九儿(闫妮饰),因为“抓阄”和迎娶九儿的诱惑,终于接下烫手山芋,负责看管共产党留下的荷兰奶牛。

“屠村”惨剧过后,“一人一牛”相依为命,日本兵、土匪、逃荒难民,却纷纷打起了“八路牛”的主意。但执拗的牛二,经历数次死里逃生,却依然对自己的责任绝不放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短短109分钟的故事,有对战争的批判,对命运的戏谑,对人性的怀疑和赞美。管虎凭借此片,斩获09年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也算情理之中。

黄渤演活了小人物在绝境中的坚持和孤独宿命,一个人撑起一部电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斗牛》也让黄渤拍得很“痛苦”。据说为了配合牛的表情,黄渤拍了几百遍,都崩溃了。金马奖最佳男主,可谓实至名归。

“用小人物讲大格局”,从电视剧回归电影的管虎,也找准了自己的路子。

二、小人物的反抗

12年的电影《杀生》,管虎依然选择了黄渤。这次,渤哥可以肆无忌惮在戏里“犯浑”。

早在2004年拍摄《生存之民工》时,黄渤就听到了关于《杀生》的创意,直到2012年电影上映,可谓“八年磨一剑”。

导演管虎对《杀生》很执着,据主演黄渤透露:“管虎要求很苛刻,但这样的好处就是,他有足够的时间去修改剧本,这是我见过他最花心思的一部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狠”著称的导演管虎,在开机后一如既往地坚持高要求,对演员的调度也最大化地激发了他们的潜力,老搭档影帝黄渤、实力派任达华、性感影后余男,还有苏有朋、王迅,甚至自己老婆梁静都在片中有突破性的表演。

《杀生》拍摄地是在四川汶川,自5.12汶川大地震后这个地区的余震仍较为频繁,一天拍摄15、16个小时,对于演员们来说,吃苦成了家常便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斗牛》到《杀生》,黄渤对于管虎作品的超高强度和难度早已有了心理准备:“知道是管导又要开拍戏了,我就长叹一口气,在家先吃点营养药,把身体补充一下,带齐各种金创药,来了组里。真不是说假的,各种各样的蹭伤、刮伤、烧伤的药,结果来了就用上了。”

片中黄渤有一场吞药粉的戏,在仰着头往上看的同时还要开口说台词,几遍下来就让他吃尽苦头:“粉状的容易到气管里,还要硬撑着演完,真的很难受,但有时候演进去了就忘了。我跟道具也合作好长时间了,我老说‘不定哪天就死在你手上了’。”

塑造这样一个“皮猴儿”形象并不容易。甚至需要剧组集思广益,挖掘自己曾经的“黑历史”,大开脑洞,为《杀生》出谋划策。从一些“小招式”入手,完善牛结实“可爱无赖”的人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导演管虎对这个尺度的思考也颇为细致:“原来捣乱的招特多,但必须前后考虑,如果这些事太狠,天津滚刀肉、山东混蛋、北京混子是一种;如果不作恶,又不对,他孩子气的挑战是单纯出于爱好,天生的,不是故意要坏。”

黄渤饰演的主角牛结实,从镇上人的视角来看,就是 “撬寡妇门,挖绝户坟”的无赖、“欺男霸女,童叟都欺”的祸害。表面看,他是“恶人”,离经叛道,无恶不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镇上的男女老少都对这个张牙舞爪的“混世魔王”避之唯恐不及。他偷东西、挖祖坟、窥隐私,吃肉不给钱,喝酒不买账,大闹圣水仪式,破坏陪葬习俗。他就是道德、体制、规矩的反叛者!

但其实牛结实在这个乡土气息浓郁,封闭、僵化、呆板的“长寿镇”环境中,就像一束刺眼的阳光。他身上勇于反抗传统的叛逆精神,敢于挑战权威的气魄,成为长期生活在黑暗中的村民眼中最大的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牛结实更像是一个符号,他的癫狂和荒诞,野性和纯真,都和长寿镇的守旧氛围格格不入。看似油盐不进、刀枪不入的牛结实,最终被规则和集体扼杀。

电影的隐喻很深,内涵很多。导演管虎试图用一个黑色荒诞寓言展示复杂的人生百态。个体与群体,传统与现实,生命与死亡,善良与邪恶,纵横交织。

据说结局改了一次,最开始安排的是牛结实发现被骗,回去屠村。后来才改成为了未出世的孩子选择牺牲自己。

黄渤起初还不同意,后来导演把怀孕的黄渤妻子请到片场,打感情牌才说服了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片都在讲述一个“小人物”的反抗,从毁灭式结局到成全顿悟,也种下了人性希望的种子。

三、小人物的牺牲

管虎和张元、王小帅、贾樟柯、王全安等人被称为中国第六代导演群体,在上世纪90年代脱颖而出。

不同于第五代导演的乡土情怀和宏大叙事,第六代导演电影作品不约而同地将焦点对准了小人物们的生存状态,用电影介入现实,解读底层人物的生活境遇和精神状态,形成一种新的集体美学风尚。

张元的边缘人物;贾樟柯的城市底层;管虎的农民工。第六代导演的影视作品,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小人物形象,表达了对于弱势群体的深沉情感。

其中管虎的作品犀利、先锋,有着强烈的人文关怀和现实批判性,视听技巧纯熟并独具特色。插叙正叙相结合,大量的闪回,多线叙事,电影风格有昆汀·塔伦蒂诺的影子,讲述的都是小人物的荒诞故事。

他也算是国内少有的,兼具艺术性和商业性的电影导演。

管虎执导的《老炮儿》,15年上映,卖了超9亿的票房。

5年过去了,管虎带着新电影《八佰》强势归来,票房表现同样不容小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选择了1937年10月,淞沪会战末期一场冷门战役作为电影题材。

17个城市,19到39岁,400多人次的采访,大多数人不知道这传说中的“800”个男人。

隔着五十米苏州河,歌舞升平的南岸观众,路透社、法新社和各国观察员齐聚一堂。

面对现场直播、真枪实弹的两国交锋,残酷之余,还透出一种魔幻现实主义的荒诞感。

《八佰》仅是点映票房就破两亿,开创了中国电影市场点映票房最高纪录,堪称疫情后的 “救市”之作。

被誉为国产战争电影新标杆的《八佰》,口碑不错,评分在8分左右浮动。

出演《战狼》的硬汉吴京也在首映观影后真情流露,为《八佰》打call:"我很少哭,但是(看这个电影)我哭了好几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影中的端午、小湖北、羊拐、老铁,甚至青帮的刀子,开赌场的蓉姐,每个人都是乱世中被裹挟的普通人,却被一场战争推到历史的拐点。

这一次管虎对小人物群像的刻画真是下了功夫,仅是剧本就反复修改了40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象深刻的是实力派张译和小鲜肉欧豪联手奉献的一场哭戏。懦弱怕死的老算盘说:“仗总会打完的,总要有人活下去”,他描述着对老家的憧憬、哭着乞求端午放他出。

而在残酷的战争氛围下,迅速蜕变为硬汉的端午,却始终无法扣下扳机处死逃兵,面对人性最本能的求生欲望,他内心纠结不忍,黯然落泪。

这段情节不仅让张译觉得“难到家了”,也看哭了坐在监视器前的导演管虎,更让观众看到了战争中每个平凡小人物的挣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个人英雄主义的战争电影我们并不陌生,天赋异禀、能力出众的主角,雄韬大略,所向披靡,无论身处何种困境,总能力挽狂澜,收获胜利和荣誉。

但如果我们可以从那些最普通的士兵眼中看战场上的真实情境呢?他们甚至会被称为“逃兵”,也没有耀眼的主角光环,躲不开枪林弹雨,毒气爆炸。恐惧,才是他们面对死亡阴影,最真实的本能。

好一幅写实的战场众生相!这部电影除了用来做象征隐喻的赵子龙,没有一个世俗意义上大众熟悉的“英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明星阵容演绎的却是抗日战场上的无名小卒,是那些没有被记住的名字。导演用这些乱世中“小人物”的挣扎,展示了战士们在生死存亡、国家危难之际的真实选择。

他们以前可能就是种地的农民,懵懂的孩子,但面对强大的外敌,在惨烈的绝境中被激发出强烈的民族凝聚力和荣誉感。

日本人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三天攻下四行仓库”,我们就做好“全面牺牲”的准备,哪怕战死,决不投降。电影呈现出军民共同奋战的热血情怀,震撼又催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管虎电影中的小人物一直都被塑造得像蝼蚁般渺小,无论是选择坚持、反抗,还是牺牲,最后都在时代的重压下,难逃既定宿命。

但《八佰》电影中“小人物”的牺牲,也成为惨痛历史的提醒,在艺术之余也有着更深刻的人文内涵。

我们不应该忘记这些,毕竟一个没有记忆的民族,也没有未来。

结语:

我们都爱“小人物”。

所以穿着花衬衫,唱着海丰方言,趿拉着人字拖儿的民谣乐队五条人可以在这个夏天点燃观众的摇滚激情。

那种带着泥土芬芳的塑料味儿音乐是如此炽热且生机勃勃。

歌词讲述的故事,就像发生在你我身边。歌里的打工仔、打工妹和城中村的白领,随处可见。没有高高在上的审视,也没有毒鸡汤的焦虑,仿佛在说:“这就是我们的生活,这样很好。”

我们更尊重“小人物”。

所以电影《大人物》里的赵公子是彻彻底底的反派,买不起学区房的“小人物”孙大圣才是民族脊梁,社会良心。

我们也心疼“小人物”。

所以管虎作品中一根筋,死守承诺的农民牛二,让观众同情;表面凶狠,内心善良的牛结实,让观众沉默;用生命坚守上海四行仓库,一腔孤勇的“八佰”战士,让观众流泪。

他们或狡黠,或懦弱,或懵懂,或叛逆,甚至目不识丁、出口成“脏”。在原始粗粝,充满人性弱点的外壳下,还保留着一种生而为人的高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导致席卷世界的动荡和危机,也让人们的心灵遭受巨大创伤。于是文艺作品更着重表现“小人物”的焦虑、恐惧和绝望。

他们因为面临厄运而迸发的英勇气概和不屈的斗争精神,让他们得以真正成为“悲剧”主角。这些被绝境激发的坚持、反抗和牺牲,都是源自灵魂深处的光彩。

人生大部分是悲剧性的,因为人生就是对环境永无休止的战斗。生为“小人物”,他们在时代重压下的悲剧宿命,成就了管虎作品中的诗意与残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克利福德·利奇认为“悲剧英雄是‘我们中的一员’。他不必是高尚的,不必摆脱了深邃的罪恶。他是这样一个人,他能使我们强烈地想到自己身上的人性,他能作为我们的代表被接受。”

想起之前看过的综艺《令人心动的offer》,学历和能力都不占优势的呆萌实习生李晨,却被评为“主角设定”。

因为电影、剧集都喜欢“小人物”视角,所以迁移到综艺中也同样适用。

听过一种浪漫的说法:“我们DNA里的氮元素,我们牙齿里的钙元素,我们血液里的铁元素,还有我们吃掉东西里的碳元素,都是曾经大爆炸时千万星辰散落后组成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星辰。”

最后,愿这世界上每一颗“星辰”,每一个“小人物”,都可以走出管虎的电影,拿到人生的“主角剧本”,活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