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教授”郑强

郑强教授于1960年9月出生于山城重庆,从小生活在重庆。18岁的郑强在恢复高考第二年考取了浙江大学化学系,成为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天之骄子。但在浙江大学读书期间,郑强的表现并不算突出,在六十个人的班级里还排不到前10位。因此在大学毕业后分配工作时,他们班有的人留校,有的人攻读研究生,而郑强却被分配到了一个叫晨光化工研究院的单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强教授

虽然是化工部直属科研单位,但地理位置却不理想。这个研究院位于四川的一个山里,从杭州到深山,天性活泼的郑强是很难忍受这种生活的。无聊至极的他开始重新抄写大学时期的笔记,但却发现自己连大学的知识还没掌握扎实。因此,郑强决定考研,逃离大山。

工作3年后,郑强如愿考入成都科技大学(今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系。并在硕士毕业后留校工作,担任成都科技大学高分子研究所教师。并在2年后继续在成都科技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并于1992年赴日攻读联合培养博士学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川大学

博士毕业后,郑强教授在日本短暂地从事过一段学术研究,担任客座研究员。1995年,学成回国的郑强没有回到成都科技大学任教,而是选择回到自己的母校浙江大学,担任讲师。

郑强回国后,浙江大学分给了郑强一所60平米的房子,但郑强却发现隔壁住的是本科时期的同学。但同学已经是浙江大学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而郑强则只是讲师。郑强用了两年半的时间,被评聘为教授,追上了昔日的同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浙江大学

此后的郑强在学术上一路狂奔,被聘为国家百千万人才,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并被教育部聘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客观地说,郑强的学术地位在国内已经仅次于院士这一群体。郑强具有一定的学术成就,这是毋庸置疑的。

同时,郑强在浙江大学的职位也逐步上升,先后担任浙江大学系主任、副院长、副教务长、求是学院院长和党委副书记。

“毁誉参半”的贵州大学校长——郑强

浙江大学作为中国的顶尖高校,承担着对口支援部分中西部高校的任务,贵州大学则是浙江大学对口支援的重点高校之一。为贵州大学选派主要校级领导,同样是浙江大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所以2012年,郑强走马上任贵州大学校长,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贵州大学

但在贵州大学校长任上,对郑强的评价却两极分化。郑强卸任贵州大学校长之际,相关媒体用了“毁誉参半”四个字来评价郑强。原因在于郑强对贵州大学做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而郑强对贵大改革力度之大,牵涉面积之广,是贵州大学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而改革势必会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

举例来说,郑强发现学校有一位教师,在校内开餐馆,却从来没有交过水电费。而且学校对教师根本没有考核这回事,作为贵州最高学府的贵州大学却有一大批教师很长时间都没发过一篇论文。而且学校的学风问题也很大,学生考试,教师坐在上边玩手机,学生则在下边翻书。诸如此类的事情,让从浙大来的郑强非常看不惯,他大刀阔斧,对贵大做了各方面的改革。甚至连校园内乱糟糟的树也在他改革的范畴之内,他下令伐掉了一些校园内有碍观瞻的树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强

除了这些小事,郑强执掌贵大四年,对贵大的大发展也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在任四年,就给贵州大学争取来了50多个亿的专项资金。他高标准规划了贵州大学新校区,贵州拿出了40多个亿专项支持。他又提出了“贵州大学姓贵州”的办学理念,指出贵州大学大发展的基础在于服务贵州,为此贵大开设了茅台、大数据和茶叶等新专业来服务贵州主要产业。贵州又为此专项投入了10多个亿。

但改革不是那么顺利的,据媒体报道,在贵大担任校长的郑强遭受到了极大的掣肘,被一位教师形容为“那时候,他做任何一件事,都有人反对”。而在贵州大学班子内部测评中,郑强的得分却不高。因此,郑强再度回归浙大,重新担任党委副书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贵州大学的郑强

履新太原理工大学,获贵州大学高度评价

虽然已届退休的年纪,但郑强还是再度被重用,被山西任命为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执掌太原理工大学的郑强远比几年前在贵州更为得心应手,时间虽短,他的几项改革措施却得到了坊间的一致好评。

近日,郑强率领太原理工大学相关人员远赴贵州大学,洽谈合作。这是时隔四年,郑强被免去贵州大学校长后再度踏上贵州大学的土地。这意味着这次洽谈不同于一般的校际合作,而是郑强与那段岁月的握手言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原理工大学

而贵州方面出席合作仪式的规格是非常高,有郑强在贵州时的副省长、贵州教育厅的主要负责人和贵州大学的书记和校长等。也是在这场会议上,高度评价了郑强在贵州大学取得的成绩。前副省长在会议上对郑强做出了很高的评价:

他动情地讲述了郑强在担任贵州大学校长期间为贵州大学建设发展所付出的辛勤努力,高度赞扬了郑强书记为中西部高等教育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贵州大学

而郑强则深情回忆了自己在贵大的时光,并用感慨、感念、感动、感谢四个词语表达了对贵州大学的深厚情感和对贵州大学师生的深切感恩。值得一提的是,前任贵州大学书记还在外出调研期间,专程与郑强会见。

郑强在贵州大学的功过是非,到此想必可以定论了。

参考文献:

[1] 争议校长郑强:我为贵大做了那么多贡献,为何还有人不满,新京报。

[2] 郑强教授:毁誉参半的贵州大学校长,腾讯新闻。

[3] 四年后重回浙大 原贵大校长郑强接受本端独家采访,浙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