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东师大出版社推出了“男生用蓝版,女生用红版”基于大数据的“男生女生学数学”系列,引发网友争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出版社利用大数据技术,确实可以精准识别出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编写教辅时能够科学设置题型、题目难度,有助于因材施教,对学生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出版社声称是基于大数据,推出数学教辅男女版,看上去像是一套因材施教的数学教辅。但因材施教无关性别,群体差异不能替代个体差异。数学教辅男女版实质上仍然是以性别判断学生数学成绩,所谓男女版只不过是一种营销噱头。

不可否认,如果以整体性而言,的确如人们心中的刻板印象,相对来说,男生数学、理科成绩更优秀,男生适合学理科,女生语文、英语成绩更优秀,女生适合学文科。而且,在某个板块、某个知识点的学习上,男生、女生可能更容易掌握或更难掌握。但是,这并不等于所有男生数学成绩都好,也不等于所有女生成绩都糟糕,更不等于全体男生、女生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基本一致,男生与男生之间、女生与女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始终是存在的。

实际上,学生数学成绩是优是差,或者哪一块知识点掌握的比较好,哪一块知识点掌握的不够扎实,与学生性别没有关系,只与学生个人有关,只要学习方法得当正确,肯下功夫,认真努力学习数学,女生照样能学好数学等理科科目。近年来,有不少省市理科高考状元是女生,还有不少女生高考数学考高分、满分。比如,今年的湖北省高考理科状元唐楚玥是女生,重庆市高考理科状元谢欣颖也是女生,两人高考数学都考了149分。2019年度的亚伯奖(被称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颁发给了女性数学家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名誉教授卡伦·凯库拉·乌伦贝克,表明女性同样在数学领域可以做出一番事业和成就,并不比男性差。

相反,出版社推出数学教辅男女版,在客观上会进一步加深人们和学生心中男生数学成绩更优秀,女生学不好数学的刻板印象,加剧学习上的性别歧视。这只会打击和挫伤女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信心,反过来可能不利于女生学习数学。

总而言之,因材施教无关性别,关乎个体差异。一份因材施教的教辅,应当是照顾到个体差异,而不只是考虑到群体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