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22日,“2020全球智慧教育大会”召开。大会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承办。会议主题为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核心议题是人工智能催生未来教育新形态、智能技术促进教育公平与人的发展智慧乡村、智慧教育发展的成果和趋势、新冠疫情为全球教育带来的机会和挑战,会议采取线上直播与线下论道融合召开。

大会邀请院士、全球知名专家学者、国际组织代表、政府部门、一线教育工作者和企业界人士围绕多个热点和焦点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月22日9时,区域智慧教育新生态论坛召开,运城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明在市教育局分会场参加,并在会上作了“探索智慧教育新路子,构建区域未来教育新体系”的主题发言,从“强化政府行为,创建持续发展新环境”、“立足应用驱动,构建持续发展新机制”、“聚焦融合创新,打造持续发展新生态”、“寻求转型突破,拓宽持续发展新思路”四个方面对运城市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工作进行了交流,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发言受到了与会嘉宾的高度关注。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立德及局机关相关科室人员参加了此次论坛。

探索智慧教育新路子

构建区域未来教育新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运城市位于山西省西南端,是中西部地区唯一入选“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区的四线城市。

运城市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条腿”走路,探索“市县统筹规划、企业建设运维、政府购买服务、第三方监督评价、学校持续应用”的运行模式,全力推进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坚持以应用为导向,理顺工作体制,试点先行先试,力求从“点”上突破到“面”上铺开;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努力推动服务供给方式、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变革。

重构“学生为中心、数据为支撑、探究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新模式。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依托“智慧教育云平台”,采用“一个平台,一个账号,一键登录”的方式,积极探索“在线教”和“在线学”模式创新,开展了20余个项目式学习和主题探究式学习,为全市56万中小学生居家学习提供了强力支持,初步形成了“全覆盖、个性化、可持续”的运城智慧教育新样态。

重构开放、多元、融合的数字资源建设新途径。采用自建、共建、评选、购买、共享等方式,动态建设市、县、校三级数字教育资源体系。一是市级资源重优质、重引领;二是县级资源重区域、重普及;三是校级资源重特色、重应用。

重构全过程、多维度、智能化教育评价新体系。依托我市智慧教育云平台,实现与市、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数据互通。

重构“个性学习、精准供给、人机交互”的智慧校园新形态。按照“试点引领一批,示范推广一批,普及巩固一批”的梯度建设思路,每县遴选3所引领校和10所示范校,带动本县中小学努力达到国家数字校园建设标准。

重构高速传输、数据互通、立体架构的智慧教育新环境。在城域网建设上,采用新一代互联网IPV6技术,实现万兆到县、千兆到校、百兆到桌面。在平台架构上,依托企业云平台,建立相互融通的市、县、校三级教育云空间,做到各类数据伴随式收集、分区域整合和集成化管理。在资源集聚上,与国家教育公共资源服务平台对接,动态建设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专题型、创客类等资源。

重构立足实践、分类培训、统一认证的师生信息素养提升新机制。一方面通过任务驱动、教育教学问题解决、创新活动开展等方式,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另一方面采取集中培训、全员培训、送培送教等策略,满足师生信息素养提升需求。

下一阶段,运城市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将突出教学应用、教研应用、管理应用;推进三项变革,一是变革教学方式,二是变革服务模式,三是变革管理方法;实现五个转变,重点是“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转变、从课堂学习为主向多元学习方式转变、从单科教学向跨学科教学转变、从学科分数排队向综合素质评价转变”,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促进教育领域系统变革,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和高质量发展。

来源:运城教育 编辑:雷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