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诗人周敦颐在他的传世名作《爱莲说》中,夸赞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以显莲花品性的高洁

诗人以莲花自比,但世间众生绝大多数都是“俗人”,做不到入世而红尘不染,多数还是要被杂七杂八的事情所影响。

有个远方亲戚,比我年长几岁,不过比我有出息的多,年纪轻轻就做了某大学的副教授。

她嫁的也好,丈夫是个高干,后来两人不知道什么原因分开了,丈夫留给了她两套房产和一辆高档轿车,但夺走了两个孩子的抚养权。

不知道这段婚姻到底给她的心理造成了多大的伤害,在一个休息日,她把两个孩子接到了他们原先的家,然后一把将两个孩子推到了楼下,自己也纵身一跃,当场不治。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刚出生的时候如同白纸一张,后来会变成什么样,全在于周遭对他的影响,譬如家庭背景、教育背景等等。

这个远房姐姐也定然是被外事所困,所以才会做出这么令人痛惜的极端之举。

人是群体动物,被周遭的环境影响也是情有可原。

有些因素我们或许会一笑而过,但有一种你即便背插双翼也难逃。

这便是来自父母的唠叨。

0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母的唠叨给孩子带来的是难以纾解的“内伤”,而比起家常絮叨,有一种唠叨好比诛心的利剑,这就是攀比。

很多人,自小就是被攀比着长大的,大多数父母也总是拿自家孩子的短处来跟别家孩子长处进行比较,口中“别人家的孩子”成了自己孩子的心头噩梦。

可怕的是父母以为自己在给孩子“加油”,让他知耻而后勇,但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被打击的体无完肤。

有心理脆弱的,甚至会做出轻生的冲动事来。

前段时间,驻马店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位男子给父母留遗书“没能月入过万,让我水葬吧”,随后真的跳水自尽,寻声而来的父母见到的只有一具冰冷的尸体,留给他们自己也只有余生不灭的悔恨。

让人心里发冷的是,弃世男子留在手机里的一番话:今年一直努力,还是没有达到一个月赚几万,一件事能说上千万遍,不就是逼着我死吗····不要管我了,就让我水葬吧!

可想而知,父母的攀比心理和絮叨,比见血封喉的毒药还要厉害。

父母想要自己孩子成龙成凤的心思,在我们自己做了父母后,基本都可以理解。

培养激励孩子的方式千千万,但以践踏孩子的自尊心,无底线地贬低自己的孩子,这是最差劲的家庭教育法,这样的父母大概也算不得优秀。

0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平跟我相交十多年,算得上是最知心、最亲密的朋友。

高中时,我们就是同学,后来大学毕业后,彼此又一起去了深圳。

在深圳这样一个大城市生活,好比是虎口夺食,每个生活在这个城市的外来者,无论头上还是心里都会压着一块大石,哪怕睡觉的时候神经都是紧绷的。

在这种高压下生活,日子长了,难免会精神紧张,严重的甚至会产生焦虑、狂躁等精神类疾病。

很不幸,在深圳生活了七、八年的陈平也变得抑郁,有时还会狂躁。

这种症状在他父母来帮他带孩子后,更加严重了。

刚开始一家人还算平和,可没多久,家里火药味就浓重起来。

有一次我还在巡店,就接到了陈平妻子的电话。

她问我,陈平是不是来了我这里,话语中有愤怒,也有几分无奈。

我说自己在巡店,并没有看到她老公。不过听起来陈平家里好像出了事,就赶紧多问了几句。

陈平的妻子含糊其辞,也不说来龙去脉,只说陈平突然发疯把家里砸了个稀巴烂,然后就摔门走了,她担心自己的丈夫出事,所以打电话来问问。

我让她别慌,宽慰她陈平那么大个人不会出什么事,让她先把家里的事情先料理好,我也帮她打问打问,只要有消息立马会通知她。

0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平的妻子唉声叹气地挂了电话。

挂了陈平妻子的电话,我连忙给他挂了个电话,果不其然关机。其他人就不用问了,能问的人,估计他老婆早问了个遍了。

结果我还没寻完店,公司前台就给电话说,有人去公司找我。

刚到公司门口,就看到坐在台阶上一脸郁闷的陈平。

陈平的身世我大概知道一些,他出生在我们那边的一个小山村,整个村子不过二三十户人家。

整个村子都不太富裕,陈平兄妹四人,家里条件也不宽裕,2005年那会我们读高中,他每个星期的饭钱只有五十块钱,去食堂吃饭总是赶在最后一波,很少吃肉的他,总是瘦瘦巴巴的。

但他是个刻苦的人,学习成绩一向不错,高考时我只考了一个二类本科,陈平考了一所不错的重点大学。

所以,现在他是某公司的技术骨干,而我只是一个小公司跑腿的。

我借着巡店的名义,假公济私在离公司稍远的地方找了个雅静的馆子,两人喝着酒开聊。

不知个中详情,我也不好贸然开口,三杯酒下肚,陈平开口说了第一句话。

不过这句话着实让我吃了一惊。

他说,“老朱,我精神可能出问题了,很有可能是得了精神病。”

0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他说了一些我不曾注意过的事情。

陈平自小贫寒,但其实这在我们那个小县城,他并不是唯一,一个班五十来人,起码有十来个跟他情况相仿。

对出身贫寒的农村子弟来说,想要鱼跃龙门跳出这个苦寒窝,那基本只有读书这一条路可走。

所以在班里,从农村来的孩子,多数成绩都不会差。

这个理念,陈平打小就被父母根植在内心深处,他也确实争气,从小到大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自打跟他认识后,他就我眼里妥妥的就是那个人们口中的“寒门贵子”。

但他说,自小他就生活在压抑中,因为他总是活在父母对别家孩子的攀比中。

他考不好了,父母会说“XX考的如何如何好”;下田喊累时,父母会说“XX家的孩子多能干,多能吃苦”;想买件新衣,父母会说“XX家的孩子,衣服补了又补,也没见人家买新衣服”……

即便他考的不错,父母也不会夸赞,反而会说“XX以前成绩一塌糊涂,这次一下子进步了十几名,你一次才进步了三四名,还要好好用功才行”,诸如此类。

从小学到高中,这样的话不管他想不想听,回到家后父母总会絮叨个好几遍。

后来考上大学,陈平心里松了一口气,觉得自己终于可以自己做主,以后自由自在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了,但他想得有些天真了。

0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出来以后,他才发现这些年父母打在他身上的烙印几乎永生不灭。

父母对他的贬低和打压,让他的心理已经变得扭曲。

那种长期的心理落差和不被欣赏的沮丧,让他内心极度自卑,不自信的同时自尊心也极度脆弱。

这也造成了他格局小、眼界低,遇事畏畏缩缩的性格。

他说,他当初一毕业就跟着我跑来深圳这个地方,也是想离老家远远的,离父母远远的,再也不用听他们的唠叨,再也不用受他们的摆布。

不过来了深圳以后,才知道生活的不易,尤其是在生了孩子之后。

打拼七八年,陈平在深圳有了自己的房子,但每个月还有近万的按揭贷款要还,除此之外还有一辆小轿车要养,再加上深圳不低的消费水平,夫妻俩虽然月入两万五,但也不是那么特别宽裕。

尤其是老婆生了孩子之后,经济账更算不来了。

夫妻俩本来想请个育儿嫂,但一个育儿嫂每月薪资近万,若请了,日子立马就捉襟见肘。

老婆提议让公婆来照顾孩子,顺带着也来大城市见识见识,迫于现实压力,陈平纠结了许久还是同意了。

等父母来了,陈平发现自己当初的顾虑是正确的。

0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母刚来的时候,趁着新鲜劲每天还过得兴致勃勃,可没多久,他们又开始唠叨了。

他们觉得陈平的房子买小了,因为村里当初学习不如陈平的小伙伴,现在进了名企华为,没五六年就买了130多平的大房子,比此陈平80来平的经济适用房,显然人家的更气派;其次他们觉得自己的儿子不够努力,当初那些学习不如他的人,甚至是没读什么书的人都年入几十万,觉得儿子的书都白读了,等等。

本来就压力山大的陈平,听着这些絮语,心情变得更烦躁了。

他发现自己慢慢地变得暴躁易怒,别人一句无关紧要的话,都有可能激怒他,有时候会因为一件特别小的事情耿耿于怀,以至于整夜失眠。

这次的爆发也是因为母亲的絮叨。

前一天晚上孩子可能有点不太舒服,几乎闹腾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小孩闹老人吵,他也睡不成,早早地就起来了。

这天陈平休息,呆着无聊就拿着手机玩起了游戏,刚玩了一会,母亲走到边上瞥了一眼就开始唠叨。

总的意思就是说他不务正业,没事干为啥不去找个兼职,还拿某个亲戚家的孩子举例,说人家一个人打三份工,一天都不歇着,后来因为太困开车的时候开车撞到了树上,结果折了一条腿,即便如此,人家腿一好,又跑去上班了。

“看看你自己,赚的还不够花的,一有空就玩游戏,玩物丧志!”

0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平的火腾地一下就冒起来了,把手里的手机一摔,他又不能对自己的父母动手,但心里憋的实在难受,干脆将客厅里的茶几、电视柜、茶壶茶杯砸了个稀巴烂,临了还不解气,拎起椅子将挂在墙上的60寸电视砸出了一个洞。

他母亲都吓傻了,她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儿子,他老婆听到响动从卧室跑出来,看到一片狼藉的客厅,沉默了。

砸完,他就开门走了。

他将事情的前因后果说完后,沉默了一会又接着说,“老朱,我想出家,否则我真的要变成个疯子了”,说到这,他突然失声痛哭,一个男人哭得像个疯子,“可是我放不下啊,我走了我老婆怎么办,我的孩子怎么办?”

他没说他走了他的父母该怎么办。

我理解他,那个孩子没被父母拿着跟别人攀比过,我也曾被逼着跟别人比过,不过一来父母并没有过度比较,二来我这个人向来脸皮厚,所以活到现在也是没心没肺,但那种感觉我明白。

但我不知道该跟他说什么。

这一刻,似乎说什么都是虚伪和徒劳的。

0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在文末:

攀比着长大,攀比着变老,多少人在父母的攀比中蹉跎着一生。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叶子,每个生命都有它自己的独特之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与其进行过度的同质化比较,不如差异性发展。

并不是每个读书人最后都成了状元,每个人也并不是只有一条路可以走,生活的路道阻且长,扬长避短才是明智之举。

作为父母,大概最失败的就是拿自己的孩子跟他人比较,让他背负着你的理想与期望踽踽独行,却从不关心他是否被这些担子压弯了腰,也不关心他内心真正的渴求,更不关心你给的是否真的是他所需要的。

儿女不该是父母实现自己愿望的工具,也不该是父母装点脸面的攀比物件。少一些攀比与苛责,多一些宽容与赞许,自尊自信的人才有可能变得强大。

面对父母的无端指责和无脑攀比,孩子们也该坚决地说“不”。

凡事皆有是非对错,“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种封建时代的洗脑口号,早该被扫进历史的垃圾桶里。

文/hugle,图/网络,图文无关,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