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物种类

不同种类作物,钾肥的肥效差异很大。根据全国肥料试验网对南方892个试验统计,在施用氮、磷化肥或有机肥条件下,豆科绿肥增产幅度为44.3%~135.1%;薯类、棉花、烟草及油料作物增产幅度为11.7%~43.3%;禾谷类作物,除大麦增产32.9%外,水稻、小麦、玉米只增产9.4%~16.0%。不同作物对钾肥肥效表现的差异是由于它们的需钾量和吸钾能力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作物需钾量

作物种类不同,一生中需钾量也不同。油料作物、薯类作物、棉麻作物、豆科作物以及烟草、茶、桑等叶用作物需钾量都较大,称为“喜钾作物”。果树需钾量也较多,其中,香蕉吸钾量最多。禾谷类作物或禾本科牧草需钾量都较小。在供钾能力为同一水平的土壤上,需钾量大的所谓“喜钾作物”的施钾效果一般要高于需钾量小的作物。

2、根系吸钾能力

研究表明,根系吸钾能力与根系特性有关。禾谷类作物是须根系,根系总表面积大,扩散到根系表面的钾离子数量多。由于阳离子交换量小,吸收一价阳离子也相对较多。所以它们吸收土壤钾的能力强。豆科作物则是直根系,与土壤接触面较小,根系阳离子交换量比禾谷类作物相对要大,吸收一价离子相对也较少,因此,吸收土壤钾的能力也较弱。对于吸钾能力弱的作物,土壤中的钾素常常不能满足需要,施用钾肥有较好的效果。在同样的土壤上,吸钾能力强的作物则可能不缺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作物品种

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对钾肥的效应也不一样。据广东、广西、江西等省试验,杂交稻、矮秆高产良种和粳稻对钾肥反应较为敏感,增产幅度比高秆品种、籼稻和常规稻要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作物生育阶段

作物不同生育期对钾的需要差异同样是显著的。一般禾谷类作物在-拔节期需钾量较多,其吸取量为总需钾量的60%~70%,开花后明显下降。棉花需钾量最大在现蕾至成铃阶段,其吸取量也约占总量的60%。蔬菜作物如茄果类在花蕾期,萝卜在肉质根膨大期都是需钾量最大的时期。

分蘖

梨树在梨果发育期,葡萄在浆果着色初期也是需钾量最大的时期。而对一般作物来说,苗期缺钾最为敏感。但与磷、氮相比较,其临界期的出现要晚些。 由上述可知,在钾肥有限的情况下,应优先用于需钾量多、吸钾能力弱、效应显著的作物(或品种),并在作物需钾最迫切的时期施用,才能取得较好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