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科教兴国,青少年有更多的天马行空想法和更强的学习能力,可以为各个领域带来新的血液。前阵子,一款名为"果壳"的芯片引起广泛关注,热议之处在于该芯片出于5名中国科学院大学本科生之手。那么这款处理器能为我国半导体事业带来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华为事件、美国逐步扩大实体清单来看,我国必须要具备处理器芯片自主研发能力。当前两大主流芯片指令集为X86和ARM,但二者都被海外公司所拥有,尤其是ARM已易主于美国的英伟达,随时有被断供的可能,将对我国芯片研发产生巨大的影响。好在RISC-V指令集的完全开源成为了替代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芯片来自于中国科学院大学推出的"一生一芯"计划,负责人是国科大计算机学院教授包云岗,被命名为"果壳"也是因为与"国科"的音调具有相似之处。虽然这款芯片只是110nm工艺制程,距离国际5nm的高度差距还非常大,而且想要实现功能、稳定性、功耗等多个目标,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开发和验证,但这作为这5位本科生花9个月做出来的毕业设计,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这个计划是一个好的开端。有些计算机学院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要求不高,就激发不了学生对芯片研究的兴趣,更培养不出能够为我国半导体事业做出贡献的人才,如果本科就能有这样的成绩,在未来自然会成为栋梁之才。有消息称,这5位学生在深圳开始新的工作,去参与具有更高性能芯片的设计,而且还会成为第二期"一生一芯"计划的助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一枚"龙芯三号"芯片在去年被嵌入国科大的新生录取通知书中,今年则是嵌入一张带有宇宙声音的黑胶光盘,可见国科大对培养科技人才的重视。

该校副校长称,国科大努力在3年后每年能培养出500名学生、5年后每年培养出1000名、10年后每年培养1万名。如果这些学生都能为我国半导体事业做贡献,对人才稀缺的半导体领域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当然也不止有国科大一所学校在努力,许多高校也在不断改革创新,为半导体事业添砖加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而言之,人才是未来国际竞争中最重要的一个筹码,我国的芯片领域只有不断储备人才,掌握更多核心技术,才有可能不再被卡脖子,进而实现科技大国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