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是中国历史上最能折腾的河流,在1946年以前的两千年多年时间里,黄河决口泛滥达1593次,较大的改道有26次,给华北地区的民众留下了惨痛的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河水患主要集中在下游地区)

黄河之所以频繁决口,主要是由黄河在中游途径黄土高原,河水裹挟了大量的泥沙。

而当黄河出了河南桃花峪之后,地形瞬间变得十分平坦,水流速度大幅放缓,大量泥沙沉积到河道之中,久而久之,下游河床不断升高,渐渐形成了地上悬河。

由于失去了两岸大地的约束,黄河下游的河道极为脆弱,一旦遇到大规模降雨,下游河道很难抗住激增的洪水,黄河大堤便容易出现决口,甚至改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河大堤决口)

黄河最后一次决口大改道是在公元1855年,那一年黄河北上夺取济水河道,从山东入海。

此后在1938年时,为阻止日军南下,国民政府曾掘开黄河大堤,使得黄河再度冲入淮河,由江苏入海。但是在战后,花园口大堤被修复,黄河又继续从山东入海。

建国后,黄河泛滥仍然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尤其是在1958年,黄河三门峡至花园口之发生了—场自1919年黄河有实测水文资料以来的最大的一场洪水。

此次黄河洪峰流量达22300立方米/秒,横贯黄河的京广铁路桥因受到洪水威胁而中断交通14天。

黄河下游的山东、河南两省遭遇重大洪灾,仅两省的黄河滩区和东平湖湖区就淹没村庄1708个,灾民74.08万人,淹没耕地304万亩,房屋倒塌30万间。

此后国家进一步加大对黄河的治理,黄河泛滥的次数越来越少,到2000年之后,黄河几乎就不存在洪灾威胁了。

例如98年大洪水,全国上下的大河都是洪水翻腾,但就黄河没事!

如今的黄河下游的大堤非常宽,实际上的宽度高达几公里。在治理黄河时,首先加固两岸河堤,然后在河堤以外几公里出在修建一趟河堤,形成内外两层河堤。

接着挖开内侧河堤,使黄河水流出,充满整个外侧河堤之间的区域,此时就会有大量泥沙沉积在内外河堤之间。

如此操作,反复进行,不断加高内外河堤之间的区域,最终填出来一块巨型的堤坝,牢牢地将黄河水约束在河道内。

此外,在小浪底大坝建成后,国家又采取了多次调水调沙,通过小浪底水库放出的洪峰,猛烈冲击下游河道,最大限度的带走河床上的泥沙,降低河床高度,让悬河不再特别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浪底水库放水)

经过以上措施的治理,黄河现在已经没啥水患了,现在黄河最大的问题早就不是水患了,而是断流!

由于降水的减少,已经黄河两岸用水需求的激增,黄河的水量已经大为减少了,保证黄河不断流已经成为黄河治理的第一要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