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史原本是一件保密性非常强的大事,除了相关的史官能够知道具体的内容,就连皇帝也没有权力知道。可是,历史上已经出现了很多起皇帝意图改写历史的例子了。遇到这种情况,有骨气的史官,比如司马迁,宁愿遭受酷刑也不肯对皇帝屈服。不过,更多的史官,则是选择乖乖听从皇帝的暗示,把史册按照皇帝想要的方向进行修订。这就使得原本可信度非常高的史书,被美化成了布满谎言的政治性书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有著名的二十四史,在其中,小编觉得明史的真实性是最低的。在历史的记载中,清朝的皇帝却对史官的工作大肆干预,特别是明史的修订。明史的修订历经了四个皇帝,长达94年,是历史上编撰时间最长的一部史书。它的真实性,不仅我们中国人,就连国外相关的史学家,都表示了质疑。关于明史的真实性这件事,时常露出马脚引起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今天要讲的这件事要从一本明朝太监族谱说起。这本太监族谱,被发现存在于福建同安县。它不是一本普通的族谱,而是和明朝的一个著名太监张敏有关。在张敏的这本《张氏族谱》上,记载的张敏死亡时间和明史上记载的不相符合。而且张敏的死因和史书上记载的也不同。实际上,张敏是正常病死的,而不是《明史》中为了保护当时的皇太子明孝宗免受万贵妃的迫害,吞金而死的。关于万贵妃的事情,在明史中记载的非常详细,渲染得非常夸张,连野史都没有这样的手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人会质疑,倘若万贵妃迫害皇嗣的行为真的如此严重,明孝宗继位后,她怎么会安然无恙,甚至死后族人都没有什么事情?即使他受到了皇帝过分的宠爱,一个原本身份地位都比较低的侍女,怎么敢做出这样大逆不道的行为呢?而且张敏作为一个太监,他的举动也需要巨大的勇气。这整件事,透露出一股清朝统治者抹黑明朝皇帝的意图来。相对其他朝代而言,明朝是一个文人氏族占据有力地位,宦官集团也毫不逊色的朝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个朝代中,文人的嘴是最不可以得罪的。否则,即使是皇帝,也会被逼得下最已诏。也许万贵妃的形象确实比之其他女子,更加刁蛮泼辣,但是如果胆大妄为到这种程度,文人的唾沫星子,就足够淹死她了。再说,皇帝几十年无所得,怎么能够被朝廷上下所容忍呢?必然会大肆提议,广纳秀女,不可能坐视不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纵观整部明史,失误之初随数四五,像海盗刘香的下场、郑成功杀鲁王朱以海、张献忠杀六万万男女叙功次等,都有重大失误,就此而论,值得在这里指出,清代文字狱中禁止的大多数作品一直被保存下来,而大多数遗失的作品不在被禁之列。这可能是直到现在在许多国家看到的现象的又一种说明。对明朝历史所作的解释,是根据清朝政府官方的新儒学正统观念。在这方面某种偏见是可以预料的。凡是涉及晚明时期明帝国与满洲和蒙古的关系的题目,其论述必然是偏颇的。不过,作为一种资料,这部官修史书最严重的不利在于,在很大程度上代替它的明代原始资料尽管有所遗失,许多仍然存在。因此我们可以断定清朝大肆篡改了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