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元朝是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一个大一统王朝,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定都大都(北京),标志着元朝的建立。

但是汉朝的儒生就说过一句话:“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语出汉代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此言果然不差。

元朝是由马上民族建立的王朝,可是才统治了50年的功夫,各地就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1325年(泰定二年),河南息州赵丑厮、郭菩萨举行起义,元末农民起义的序幕由此拉开。

到后来起义军队伍一拨一拨出现,形成遍地燎原之势。随着战争的继续,义军队伍也经历了起伏、重组的一个过程。

到明朝建立前夕,就剩下陈友谅、张士诚和朱元璋几股较大的势力了。

此时,元朝统治者龟缩在北方不敢南征,而南方的起义军为了抢夺势力范围,也开始互相撕咬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1363年(至正二十三年)4月,朱元璋出兵救援安丰,江南兵力空虚,陈友谅趁虚而入,率领大军围攻朱元璋的地盘,战略要地洪都(今江西南昌)。

陈友谅大军号称百万之师,实际兵力有60万。

当时驻守洪都城的将领,是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守军有多少?区区2万人而已。

敌军以几十倍的兵力来攻城,顿时形成碾压之势。

但是陈友谅却没想到,这个朱文正还真是块难啃的骨头,双方交战了一个月,战局愣是没有任何进展。

其实朱文正此时的抵抗已经接近了极限,如果不赶快出去搬救兵,洪都城危在旦夕,于是他委派锦衣卫千总张子明,去找朱元璋搬救兵。

张子明平时是搞谍报工作的,惯于暗中行事。他从洪都出发后,白天不赶路,而是找地方睡觉,晚上趁人少才出发,经历了半个月的时间,才找到朱元璋的大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元璋询问张子明目前洪都的战况。

张子明没有敢直接吐露说快撑不住了,而是说陈友谅来了很多人,目前双方死伤十分惨重,敌军出师时间过长,粮草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如果主帅此刻出兵的话,一定能击败他。

朱元璋听了此话, 告诉张子明:"你先回去吧,让朱文正再坚守一个月,我准备准备带兵再去。”

张子明接到朱元璋的指示后,马上往回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为了尽快把情报送到洪都,不顾危险在白天匆匆赶路,不幸在途中被陈友谅的士兵擒获,张子明被绑到陈友谅的帅府。

陈友谅一看是个书呆子,心说好对付,开始开导起这个细作来,说得张子明像鸡啄米似的不断点头。

一看自己的目的快实现了,于是点破主题:和我合作,诱降洪都,你就能活;如果不合作,只有死路一条。

张子明听后满口答应。

陈友谅的士兵把张子明押到洪都城下,让他对城内喊话,让城里的人投降。

张子明抬头望去,朱文正正和众将领站在城头上,张子明大声喊出此生的最后一句话:

“请大家一定要坚守住,我们的援军马上就要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到此话,陈友谅顿时愣住了,等反应过来后,立刻气急败坏的一刀过去,结果了张子明的性命。

这时他才明白过来,这个书生满口答应和自己合作,原来就是为了向城内传达信息!

张子明虽然死了,但城内的将士们知道有了援兵,顿时激发出强盛的战斗力。

朱文正迅速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向各个城门重新分配兵力,并且亲自统率亲兵登上城楼,用血肉之躯抵挡60万敌军一番又一番地猛烈进攻。

由于洪都将士奋战死守,陈友谅的60万大军又攻了2个月却毫无进展。但此时的陈友谅不但脱离了愤怒,还对守城的敌军充满了敬意:“朱元璋座下猛将如云,一个朱文正就这么难啃,此人若能效力于我,势必如虎添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等朱元璋准备好了一切,亲率20万大军,向洪都方向浩浩荡荡地开来。两军在鄱阳湖进行了一场生死大战,结果陈友谅战败,全军覆没。

洪都保卫战的胜利,虽然成就了守将朱文正和信使张子明的英名,但两人都不得善终。

张子明就不用说了,早早被陈友谅一刀结果了性命;朱文正后来因对朱元璋的封赏不满,牢骚满腹,最后被软禁,郁郁而终。

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他们两个虽然都遭遇了不幸,但都福荫了后人。

朱文正的儿子朱守谦后来被封为靖江王;张子明也被追封为忠节侯,爵位自然就留给了后代。

参考资料:《明史》